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是阿拉伯國家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二十日在日本的鹿兒島縣成功發射升空。圖/美聯社
一名男子十九日經過杜拜「拉希德太空中心」一面顯示希望號外觀的螢幕。拉希德太空中心主導希望號火星探測任務。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慶祝二○二一年建國五十周年,周一上午成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兩度展延後,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宣告阿聯正式踏上轉型之路。阿聯希望藉今次火星任務推動經濟多元化改革,推動以高科技業發展的項目,例如成為太空旅遊樞紐、減少對油氣與物流業的依賴等,逐步向高科技、知識型經濟轉變,以適應未來世界。阿聯當局更計畫二一一七年能夠在火星上定居。
在火箭發射後大約一小時,「希望號」上的太陽能板開始運作,提供通訊與其他系統運作所需的電力,並將以平均十二萬一千公里的時速,飛向四億九千四百萬公里之遙的火星,杜拜的拉希德太空中心全程監控。阿聯政府在「推特」發文寫道:「這將對阿拉伯地區傳達驕傲、希望與和平的信息,喚起阿拉伯與伊斯蘭文明開發的黃金時代。」
與全球200太空機構共享數據
「希望號」重一千三百五十公斤,約一架汽車般大小,它的任務目標是像氣象衛星一樣繞火星運行,它將觀測大氣中的灰塵、水蒸氣及氧氣等,還可以透過高解析相機拍攝火星樣貌,幫助地球上的科學家,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火星的氣候條件,建立完整火星大氣層變化資料庫。相關數據將與全球二百個太空研究機構共享。
在火箭發射前幾小時,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哈里發塔點亮,並象徵性地倒數十秒鐘,期望這次發射可以順利進行。「希望號」可望在二○二一年二月開始環繞火星軌道運行,從太空慶祝阿聯成立五十周年。一旦進入火星軌道,「希望號」將繞行火星一整個火星年,也就是六百八十七個地球日。
阿聯火星任務自二○一四年展開,「希望號」任務耗資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九點六億元),由希德太空中心與美國多所高校合作研發。大部分工作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校區LASP實驗室進行,前後花了六年。
籌備6年 34%女性參與項目
除了阿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預計本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利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日前已轉運至發射區,將擇機發射。
親眼目睹「希望號」升空發射,阿聯火星任務的副項目經理、科學領導莎拉.艾米利表示,「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現年只有三十三歲的艾米利是阿聯科學委員會主席,也是國家科技部部長,從小就對宇宙著迷,期望「希望號」項目能為今日的學生帶來星際探索的新機會。「希望號」項目的阿聯籍員工有百分之三十四是女性,各項目組負責人中有一半副職由女性擔任。艾米利說:「我們過去無法想像這件事會發生在阿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