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壽險保單四大新措施七月一日上路,壽險市場將出現三大重要變化,包括保費調漲、保單全面改版不及恐出現「青黃不接」情況,以及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大行其道,將成下半年主流。
因應疫情全球降息風潮,金管會本周將宣布調整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並提前從七月一日起實施,而七月起上路的措施,除了責準率外,還有影響更大的拉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準機制,以及「合約服務利益」(CSM)不得為零,即不能賣賠錢保單。
金管會官員表示,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幅度預計本周四會對外公布;年底是否再公布明年度的調幅,則會持續觀察市場變化。業者預估,新台幣保單降幅不會超過一碼、美元保單不會超過二碼;保費將因此調漲,終身型保單受影響最大,每降一碼,保費可能漲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業者憂心傳統型保單會出現保費懸崖,但投資型商品因死亡門檻法影響小,預料將是下半年主流。預期業者將大推「附保證給付」,或有保證成分的投資型商品來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