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歌採集運動採集的樂曲幾乎遺失或損毀,當時一名德國東亞學者收存拷貝檔,經台師大民族音樂所師生轉錄,今宣布重現1967年在台東阿美族長光部落採集的13首原住民歌謠。圖/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本報台北訊】50多年前我國「民歌採集運動」採集的樂曲幾乎已遺失或損毀,當時一名德國東亞學者收存拷貝檔,經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所師生轉錄,今天(24日)宣布重現1967年在台東阿美族長光部落採集的13首原住民歌謠,並公開原音。台師大表示這張專輯開放捐款而不販售,盼送給需要的人。
台師大表示,國內外沒有其他錄音者在1960年代進入長光部落,這可說是長光部落1960年代僅存的聲音資料,也是1960年代台灣原住民聲音的見證,更是富有台灣歷史意義的文化遺產。
50多年前我國音樂人發起民歌採集運動,台師大說,這被視為國人本土文化自覺的開端,也是台灣音樂史不可或缺的一章。該運動大量錄音,一共收集50多卷盤帶,超過4000首樂曲,幾乎已損毀或遺失。
不過當年德國華歐學社(今波昂東亞研究院)院長歐樂思贊助此項活動,獲得一份拷貝檔,並在2013年將檔案帶回台灣。台師大民音所師生經轉錄、研究與整理,再度將50多年前台灣土地上的聲響公諸於世。
台師大今天(24日)發表的聲音資料專輯「聽見1967長光部落」,來自當年投入民歌採集運動的李哲洋,1967年6月12、13日獨自進入台東阿美族長光部落採集的音樂。李哲洋已逝,台師大按他當年的筆記,指出李在該部落收錄23首歌謠,但盤帶中僅17首。這17首中,有四首因歌者不甚滿意,再次重唱。專輯扣除不滿意的四首,共收錄13首歌謠。
台師大說,歐樂思2012年與校內的音樂數位典藏中心聯繫。歐樂思是當年民歌採集運動的重要贊助者之一,當時投入運動的發起人史惟亮,拷貝一份1960年代首次民歌採集運動的大部分錄音給他。
帶領轉錄資料的台師大民音所所長呂郁秀說,當年參與者幾乎都已作古,整理起來尤其困難。但在師生的通力合作下,「波昂東亞研究院台灣音樂館藏」中的第一張專輯,今天(24日)終於公諸於世。
已故的史惟亮是台師大音樂系系友,歷史記載他當年看到歐洲對自我文化的保護與發揚,轉問國人「我們需不需要自己的音樂?」民歌採集運動另一發起許常惠則登報表示「我們需要有自己的音樂」,引發這場運動。台師大說,藉由他們的行動,台灣在地聲音終能永為後世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