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嚴竣,交通部推出多項紓困補助方案,包含補助遊覽車、計程車及小客車租賃業司機直接薪資補貼,每人每月1萬元補助,可連續3個月。圖/蘇健忠
新冠疫情嚴竣,交通部推出多項紓困補助方案,包含補助遊覽車、計程車及小客車租賃業司機直接薪資補貼,每人每月1萬元補助,可連續3個月。圖/蘇健忠
【本報台北訊】因應疫情衝擊,勞動部昨日公告受理「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申請,補助勞工3個月3萬元的紓困金。此一方案須透過職業工會申請、發放。勞動部表示,昨天第1天上路,下午5時前共計收到職業工會送件1萬5990件。
勞動部表示,推出第一波紓困措施後,勞動部為了照顧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經詢問職業工會意見後,了解自營作業者相關收入受衝擊情形不易證明,基於弱勢優先且排富之原則下,在最快時間內,規畫以投勞保薪資2萬4千元(含)以下及2018年度免繳稅之弱勢勞工為補貼對象。
但此13個月3萬元的紓困金額,是給予在職業工會投勞保的自營者,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生活補助。但不少農業的勞動者投保的非農保,而是勞保。農委會昨與勞動部協調,希望投保勞保的農業勞動者如漁會、農企業也能納入紓困對象,目前仍無具體結論。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勞動部的紓困方案仍待釐清。因為漁業是加入勞保,不少農企業也加入勞保。但農業與一般勞工不一樣,工作屬性也不相同,能否算紓困的產業。農委會將了解農業能否納入,還是由需要農委會另外爭取經費處理。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根據勞動部的規畫,要能夠獲得紓困,必須自營或無固定雇主勞工,投保薪資採2萬4千元以下,去年所得申報未達報稅標準者(40萬8千元)。
他說,但是漁民的樣態不一樣,漁民漁會投保勞保,投保薪資都是3、4萬元,漁民收入免稅,但薪資是浮動的,有出海才能賺錢獲利,沒賺錢時還要分擔損失。現在的狀況是出海就虧本,根本沒有收入了,不該以投保薪資、或報稅紀錄(免稅)決定紓困資格。漁民不可能為了獲取勞動部的紓困,去降低原先的投保薪資,這樣會影響到未來領取退休金,需要政府單位認定解決。
勞動部說明,「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自昨天開始於5月22日結束申請,勞工皆可洽所屬職業工會提出申請,勞工如想了解「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相關內容、申請流程及書表,可於勞動部網站防疫專區中查閱與下載相關文件。不過,勞動部也提醒,如果勞工如果已領取其他機關所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補貼或津貼者,本次生活補貼無法重複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