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鋼琴家 用視覺皮層聽音樂

 |2020.04.15
126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現年十八歲的知名視障爵士鋼琴家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能力非凡,自十一歲起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演出,被稱為神童;曾有樂評家指出,聽起來馬修在用六隻手彈奏,這也引起科學家注意,並深入研究他的大腦,試圖找出他音樂天分的祕密。

在他的父母同意下,由出身神經科學家、擁有音樂背景的教授查爾斯.林姆(Charles Limb)在加州大學利用功能性核磁共震(MRI)掃描馬修腦部,以探索他創造音樂能力的源頭。

馬修在紐澤西州哈肯薩克長大。他的父母摩西.惠特克(Moses Whitaker)和梅.惠特克(May Whitaker)說,馬修在說話之前就已經開始聽音樂。

早產兒併發症

導致從小失明

馬修是二十四周就出生的早產兒,不但體重只有一磅十一盎司(約七百六十五公克),他生存機會不到百分之五十,面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可能導致失明。馬修因此在兩年內接受十一場手術,惠特克夫婦心疼孩子不見狀況好轉,最後喊停、面對孩子可能眼盲的威脅,摩西說:「我們覺得他經歷了太多,夠了!」

不過,醫生提出警告,眼盲的馬修缺乏「接觸東西」的動機,可能學不會爬、走,也說不出話,爸媽因此用發聲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而馬修爬向音響喇叭時,樂音就成為他邁向人生巔峰的關鍵。

三歲時,祖父送鍵盤樂器給馬修,他因此嶄露音樂天賦,在一般孩子只能彈出單音時,他就能雙手彈奏,還彈出和弦,爸媽於是讓馬修向紐約市Filomen M. D'Agostino Greenberg音樂學校校長達莉亞.薩卡斯(Dalia Sakas)學習。

曲子只聽一次

就能全背下來

薩卡斯回憶,馬修只要聽過一次,就能把曲子背下來,過耳不忘能力驚人。在薩卡斯的努力下,馬修學有所成、開始到處演出,吸引到林姆的注意。針對馬修特別擅長的即興音樂能力,研究團隊比較他的腦部在「聽音樂」與「聽無趣演講」時的不同反應。

馬修在這段時間用腳維持演奏旋律,而林姆和他的團隊則用MRI掃描儀記錄他的大腦活動水平。 然後,林姆讓馬修接受了一系列不同的聽覺測試。

林姆說:「我們開始不聽音樂,而是聽一場大多數人認為有些無聊的演講。有趣的是,由於他是盲人,我們看著他的視覺皮層,根本沒有看到任何重要的動靜。」

聽演講沒反應

聽演奏好興奮

「然後我們換成音樂,並且切換到他熟悉的樂團演奏。」他們驚訝地發現,馬修腦中與視覺相關的皮層,竟然都活絡起來。林姆說:「非常出色。他的整個大腦都受到音樂刺激,視覺皮層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看來他的大腦正在吸收未被視力刺激的那部分組織,並使用它來感知音樂。」

掃描顯示,馬修像是正在利用大腦的視覺部分,來欣賞音樂。林姆說:「這有點像是藉用大腦那一部分,然後重新組織來幫助他聽音樂。」掃描顯示,他的腦部受到音樂刺激,包括不受視覺刺激的區塊,可能都被大腦動員、借去「聽」音樂了。

當馬修在聽音樂時,被告知他的大腦正接受掃描,他很驚訝。馬修說:「我甚至不知道正發生什麼事。」當被問及這意味著什麼?馬修說:「我喜歡音樂。」

可見少了視力,他腦中的視覺皮層不但沒有「浪費」,還做出貢獻,而這驚人發現或許就是他擁有特殊天分的原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