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中華鯨豚協會觀察 船隻來來往往 近半白海豚帶傷

 |2019.12.31
3971觀看次
字級
中華鯨豚協會上周首映台灣鯨豚擱淺救援實錄影片《鯨生情未了》,記錄二十餘年來協會參與處理近千隻鯨豚擱淺、醫療復健三十隻的歷史。圖/擷自《鯨生情未了》
中華鯨豚協會上周首映台灣鯨豚擱淺救援實錄影片《鯨生情未了》,記錄二十餘年來協會參與處理近千隻鯨豚擱淺、醫療復健三十隻的歷史。圖/擷自《鯨生情未了》

影片由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授權

【本報綜合報導】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楊瑋誠昨天說,目前觀察,有四到五成白海豚外觀都有傷痕,跟來往船隻有關,這些船隻都在白海豚身上留下很多傷疤。

根據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調查,台灣的白海豚目前觀察不到六十五隻。該聯盟執行祕書許馨庭表示,離岸風電工程在台中、彰化一帶,就在白海豚棲地旁,噪音會造成白海豚的生存威脅。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昨天發表首年研究成果,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主任張至維表示,國海院明年起進行台灣周邊海域水下噪音與被動式聲學監測網,以台中港附近台灣白海豚為主要研究物種,計畫未來交由中華鯨豚協會執行。

楊瑋誠表示,未來研究預計在離岸風電開發前,先蒐集相關數據,建立基準值,往後針對航行船隻數量、速度,及離岸風電機具音量等進行研究,藉由提供科學數據,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

楊瑋誠說,目前觀察,四到五成白海豚外觀都有傷痕,比率偏高,建議應該在白海豚出沒地區規範船的速度與數量。

中華鯨豚協會上周首映台灣鯨豚擱淺救援實錄影片《鯨生情未了》,記錄二十餘年來協會參與處理近千隻鯨豚擱淺、醫療復健三十隻的歷史。

協會表示,片中實錄影片內容包含二○○○年在苗栗通霄海灘救援擱淺的瑞氏海豚「阿通伯」案例,歷經六十四天復健搶救,才得以野放回海洋,創下全亞洲難得的案例。

片中也提及,近兩年來鯨豚擱淺頻度增高了。楊瑋誠表示,參與處理的案件中,有百分之十以上的鯨豚體內有包含飲料瓶、保麗龍、漁網、雨衣、瓶蓋等物品。他舉例,甚至在海豚脂肪驗出製作防火窗簾的阻燃劑、清潔劑奈米銀等。協會提醒大眾減少垃圾、保育海洋,才能救鯨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