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早期部落 環保又藝術 |2019.11.26 語音朗讀 13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月桃葉、苧麻等作物編織成生活用品。圖╱江國豪 鳩浙恩澇工作室在屏東市職人町設據點,協助屏東永樂部落產業向外推廣。圖╱江國豪 屏東永樂部落族人,利用自然資源生產家用產品。 圖╱鳩浙恩澇 工作室提供 【本報屏東訊】屏東山區,一群排灣族文樂部落裡的居民,正在改造這個小村莊。「鳩浙恩澇工作室」廣邀在地工藝師,嘗試復刻早期部落生活記憶,以自然資源打造家用產品,讓家具、織品等皆利用對土地最友善的方式生產,要將文樂部落變身環保藝術村。 排灣族文化底蘊豐厚,有令人稱奇的神話傳說、精美的服飾及工藝,激發不少族人創作靈感,其中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正對應當紅的環保潮流。 文樂部落青年得陸・鳩浙恩澇(Terudj Tjucenglav)說,早期排灣族人利用自然資源,如月桃葉、苧麻等植物,編織出日常用品,用土壤燒製出陶壺等器皿,取之於自然,且終究回歸於自然。然而在科技發達後,塑料製品變得隨手可得,對環境造成的負擔逐漸加重。 他說,國際的環保潮流,正討論著如何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而解答可能就在自己的家鄉。因為這就是部落原有的根本之道,文樂部落不斷嘗試著,以自然資源製作生活用具,擺脫方便物品帶來的牽制與汙染。 得陸・鳩浙恩澇說,部落工藝師以漂流木或者山林之間的木料素材,製作成燭台、桌、椅等家具用品;居民種植的苧麻等作物,加工製作成織品,透過染布上色,做出窗簾、桌巾、手提袋、鋪墊等,皆對環境友善。 鳩浙恩澇工作室近幾年也協助部落在國際間進行「樂舞藝術」交流,協助推廣部落在地產業;今年在屏東市職人町打造據點,與都會區民眾分享紅藜、薑黃、小米等部落食材,及具有原民住風格的服飾及配件,促進部落經濟。部落與城市接軌,與國際鏈結。 得陸・鳩浙恩澇說,未來將透過「文樂部落家事自在計畫」,要讓部落的名稱「文樂」打造成品牌,透過工藝設計師駐村,並與部落手作藝術師共同創作家用產品,讓家居擺飾、餐具、織品等能從環境友善的角度被創造;再透過理念傳遞,喚醒使用者愛護土地的心,並樹立起指標性典範,吸引民眾來訪,為部落注入生命力。 前一篇文章 兄弟種出星級茶 為坪林爭光 下一篇文章 以樹養球 打造森林足球場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5如是說2025.07.0906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7【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學會打開耳朵 傾聽他人意見瀟灑走一回 人生歌單反映豁達觀孫盛希音樂路 從低潮到金曲歌后五全照護 田惠文守護原民24年章殷超行醫貢寮 打造健康烏托邦心有獨鍾一炮而紅 生命10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