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擁有全世界最大權力的美國總統布希,前日遭到了挫折,他大力相挺的大法官提名人邁爾斯女士,主動發表聲明退回提名。布希先前在各界嚴重質疑邁爾斯的能力與反彈下,不顧一切表態支持到底,他的愛將最終卻以「這項提名可能將成為白宮及幕僚的負擔,且不符合國家利益」為由,辭卸了這項榮譽職提名,布希只得黯然接受。
現年六十歲的邁爾斯原將接替七月宣布退休的大法官奧康納女士,然而獲得提名後即遭到質疑。早年在德州執業的邁爾斯擔任過律師事務所所長,也是德州律師協會首任女主席,布希任州長時被聘為私人法律顧問,並隨著布希走入白宮,去年更被任命為白宮辦公室副主任,權力不可謂不大。然而,未曾擔任過一天法官的邁爾斯,以及她與布希深厚的交情,在這節骨眼上,竟成了晉陞的最大障礙。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由九位大法官所組成,在職責上擁有最高司法權,所做的判決就等於是最終判決。九位大法官的任命都由總統提名且經參議院批准,如果沒有任何失職行為,終生都可以擔任這職務。在美國司法制度裡,這是最頂尖專業人士的追求目標。邁爾斯在獲得總統大力支持下仍急流勇退,算得上是毫不戀棧權位的表現。
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是否會有一樣的結果?一個獲得最上位者寵幸的政治人物,在面臨權位誘惑時,是否仍能清明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聽得見輿論的反映?當在位者已然擁有至高權力時,是否會容忍自己的左右親信能力遭到質疑?當面臨諸多批評與指責時,政治人物能否真能虛心受教、謙虛地反躬自省?看看美國
想想自己,思索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國人可能感觸格外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