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中貿易情勢日漸緊張,美國財政部五日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總統川普更在九日放話「沒準備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東時間九日發布的年度對中國「第四條款磋商」(Article IV)報告則明確指出,「估計結果顯示,人民銀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直接打臉美國財政部;甚至鼓勵中國少點干預、採取更靈活的匯率。
川普威脅 不準備與陸達協議
IMF報告表示,貿易戰局勢的惡化可能會使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穩定面臨風險,因此政府採取新的財政刺激措施是必要的,呼籲兩國迅速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
根據IMF《協定》第四條,IMF通常每年會與成員國舉行雙邊討論,IMF執董會七月三十一日結束與中國的第四條磋商,九日正式公布報告內容。報告稱,「執董們同意,若關稅不進一步上調,(中國)宣布的政策措施足以在二○一九年穩定經濟增長;同時,應避免額外的刺激措施和過快的信貸增長。」
但報告同時指出,「若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使經濟和金融穩定面臨風險,那麼有必要實施額外的定向刺激措施,以財政措施為主。」
報告表示,鑒於計畫實施的政策刺激將部分抵消美國對兩千億美元中國出口加徵關稅的負面影響,預計二○一九年和二○二○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百分之六點二和百分之六點○,比四月時的預測均下降零點一個百分點。
但前述預測並未考慮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九月一日起將對額外三千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大陸《財新網》指出,第四條款磋商中國代表團團長丹尼爾(James Daniel)在九日的電話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對此三千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百分之十關稅,將使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零點三個百分點;如果關稅稅率從零直接到百分之二十五,則將降低零點八個百分點。
針對外界關注的人民幣匯率部分,報告稱,「二○一八年六月中至八月初,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貶值相對迅速,當局重新採取了應對貶值壓力的措施—對外匯衍生品實行百分之二十的準備金要求(屬於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以及在每日交易區間的中間價形成過程中採用逆周期調節因子。」
稱人民幣相對貨幣籃子 大體穩定
報告表示,「人民幣雖然對美元貶值,但相對於貨幣籃子大體穩定,自去年第四條磋商以來,實際有效匯率貶值了約百分之二點五。估計結果顯示,人民銀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中國約有三點二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仍然足以繼續向浮動匯率轉型。」
但報告也提出,「執董們同意,加強匯率靈活性、改善外匯市場的深度和運行情況有助於金融體系應對資本流動波動的加劇。加強匯率政策透明度也很重要。部分執董也要求對外匯干預措施進行披露。」
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丹尼爾重申IMF在七月發表的年度《對外部門報告》(ESR)中的立場:「人民幣匯率大致與『基本面和理想政策』所隱含的匯率一致,並未被明顯『高估』或『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