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自二○○九年起推動投資移民梅花卡,十年來僅有十九件申請通過,甚至在二○一四、二○一五、二○一九年(截至四月底)皆無人過關。
圖/資料照片
我國自二○○九年起推動投資移民梅花卡,外籍人士來台投資逾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並創造五個本國籍勞工就業機會滿三年等,即可申請梅花卡獲得永久居留權;不過立法院預算中心研究指出,台灣相較新加坡、日本、韓國等鄰國的投資移民門檻低,但推動十年來僅有十九件申請通過,甚至在二○一四、二○一五、二○一九年(截至四月底)皆無人過關。
取得梅花卡 有2種方式
有意以投資移民方式獲得梅花卡永久居留權,有兩種方式,第一,來台投資營利事業超過一千五百萬元,且必須創造五個以上的本國籍勞工就業機會滿三年;移民署官員解釋,投資金額進來後可以先向移民署登記,三年後若被投資公司經營狀況不錯,且穩定創造五個以上本國籍就業機會,外籍投資人就可直接申請梅花卡。第二種方式則是,投資中央政府公債及其他金融商品逾新台幣三千萬元,也需要滿三年的時間。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坦言,申請投資移民梅花卡的外籍人士確實不多,雖然「檯面上」的投資移民門檻看似不高,但真正的關鍵在於,金管會有規定,外籍人士來台投資金融商品比重只能占匯入金額的三成。
換言之,以投資移民的三千萬元門檻換算,最少需要先匯入一億元,這才是背後真正的高門檻。
國發會去年推動「新經濟移民法」草案時,原本有意放寬投資移民的條件,取消投資公債等金融商品,只能占匯入金額的三成,拿掉一億元的高門檻,不過最後因相關部會意見不同而作罷。
有官員坦言,對外籍人士來說,是否來台投資並申請投資移民,是從產業發展、市場、區域競爭力等多方面綜合考量,且放眼亞洲國家,還有香港、新加坡等地可以選擇,願意來台投資的人確實不多。
我們不缺錢 缺的是人才
官員直言,台灣的投資門檻可能不若其他國家高,但論區域競爭力,「很多人更喜歡移民到新加坡」,想要投資移民的外籍人士,第一個想到的亞洲國家恐怕不是台灣,且投資不是立即可回收,因此市場能不能生存是每個投資人都會審慎再三考慮的,但不代表投資人只考慮市場,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不過另一位官員則說,「我們台灣不缺錢,我們缺的是專業人才」,希望外籍人士來台都是以工作為目的,而投資移民則是把錢帶進台灣,「但我們可能也沒這麼缺資金」,因此新經濟移民法的相關法規必須回歸「台灣少什麼?」來思考,這對台灣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則表示,對拿著資金放眼全世界找機會的投資者來說,當地薪資水平、產業發展性、人才流動等,每一個環節都是觀察重點,而十年投資移民梅花卡僅十九案例,不難看出台灣的投資環境吸引力低,甚至還有人才外移、區域競爭力不足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是透過鬆綁投資移民條件也無法解決的。
當初國發會有意鬆綁投資移民條件,但礙於部會本位主義,無法在跨部會會議上達成共識,對投資者來說這也是一個警訊,一個國家的政府,各級單位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目標共同前進,最終保全了部會本位主義,但害的是來台的投資者,甚至還無法給他們一個穩定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