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拒絕將剛果的伊波拉疫情定調為國際緊急事件。圖為烏干達邊境設置的檢疫所,檢測來自剛果的民眾是否有伊波拉症狀。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十四日第三次拒絕將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剛果)爆發的伊波拉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儘管這波疫情已造成一千四百一十一人死亡,專家表示,若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將會火上加油。
《華爾街日報》報導,世衛緊急事務委員會表示,這波伊波拉疫情擴散到區域外的風險仍低,未達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標準。反之,若列為緊急事件恐有負面影響,包括對民主剛果旅遊、貿易限制,連帶衝擊經濟及至今對疫情控制做的努力。
去年八月伊波拉在民主剛果爆發後,至今至少二千一百零八人感染,其中一千四百一十一人死亡。
世衛將「恐造成擴散全球的疾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提高全球警戒以有效控制疾病傳播。世衛過去曾將二○○九年的H1N1、二○一四年的小兒麻痺、二○一四年的西非伊波拉、二○一六年的茲卡病毒,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衛緊急事務委員會主席艾未茲蘭德(Preben Aavitsland)說,對民主剛果及鄰國來說,疫情是嚴重緊急事件,但未達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標準。世衛過去曾兩度拒絕將伊波拉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許多專家也認同世衛決定。曾經為世衛委員的古斯丁(Lawrence Gostin)說,如將伊波拉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只會讓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這波伊波拉疫情已傳入鄰國烏干達。一名五歲男童自民主剛果東部進入烏干達,被檢測到伊波拉病毒,十二日死亡,他的五十歲祖母在隔天也因感染死亡。
地方及國際衛生組織無法控制這波伊波拉,疫情擴散至民主剛果伊圖利省及北基伍省。這將是全球第一次在衝突區爆發疫情。當地醫療機構、人員被攻擊、社區不信任,造成疫情無法得到控制。民主剛果衛生署表示,自一月以來,醫療機構遭四十二次攻擊,八十五名醫療人員傷亡。
這波伊波拉病毒已經擴散至盧安達、南蘇丹、烏干達等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