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竹田鄉農友王朝欽,在太陽能面板下建溫室種杏鮑菇,開創太陽能面板下的農業經濟奇蹟。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本報屏東訊】原是豬農的屏東縣竹田鄉農友王朝欽,六年前轉型綠能,在太陽能面板下建溫室種靈芝及木耳,三年前擴大規模,在新埤購地一點六五公頃,引進現代化設施種杏鮑菇,自動化生產管理,一貫化產出,從太空包到環境控制和有機栽植,創造幾乎是全國單場最大杏鮑菇場,一邊賣菇一邊賣電,開創太陽能面板下的農業經濟奇蹟。
五十八歲的王乾欽原在竹田養豬,他發現太陽能面板下的農業商機有無限可能,六年前轉型綠能,三年前在新埤購地種杏鮑菇;自己進料做菇包,請專業人員植菌,每個菇包都經過消毒,確保杏鮑菇健康長大。
為保證杏鮑菇安全,場區通過HACCP及ISO22000認證,最近即將通過有機驗證; 菇包從培養室菌絲布滿後,推入栽培房,全程溫控及溼控,溫室長大的杏鮑菇,十七天即可採收,一個菇包可長出近四百克的杏鮑菇,比一般不到三百克產量更大;全場將近七十萬菇包分庫採收,每天產量將近六千公斤,最大量可以到十二噸。除了日本外,南向國家像是新加坡、菲律賓等都具市場潛力,將爭取進軍海外機會。
從畜牧業轉型到綠能及菇類栽種,王朝欽投資不少現代化科技設備;他說,屏東目照時間充足,有豐富的綠能發展環境;除了杏鮑菇種出好成績,結合太陽能板的溫室,平均每天可以發五千度電,約可供一般家庭使用超過二周,太陽能板投資約八至九年可回收,是農民增加額外收入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