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苗栗爆發破產危機後,地方首長的財政能力已成為重要的治理指標及政績。
各縣市努力拚減債,累計負債統統下降,依據財政部公布去(一○七)年底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無論中央、地方、六都、縣市或鄉鎮市,去年底各級政府累計公共債務餘額都較前(一○六)年減少。
在中央及地方幾乎全面性減債之下,桃園市是六都中唯一公共債務餘額增加的直轄市,累積債務餘額從前年的二百二十五億元,去年底提高至三百二十六億元,增加了逾一百億元。縣市中僅新竹市公共債務餘額增加,從前年底的一百二十一點七八億元,去年底提高至一百三十三億元,增加約十一億元。
苗栗縣的財政在一○四年時惡化至山窮水盡的地步,因舉債破表已無法再向銀行融資,還積欠廠商工程款苗栗無力支付,讓甫上任的縣長徐耀昌焦頭爛額。不過,苗栗破產危機也敲響地方財政警鐘,各界開始重視財政紀律,將減債當成政績,財政部也從被動改主動,對地方債務採分級管理。
財政部官員表示,影響政府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稅制改變,以及歲出及歲入的增減,去年政府稅收普遍增加,且支出獲得控制。去年經濟表現好,也使稅收有成長。
官員指出,財政部在一○四年推出財政健全方案,要求地方努力調整不動產稅基稅率,增加不動產稅收,並於一○五年推出房地合一稅。中央稅收成長,分給地方的統籌款也會增加。因此,去年從中央到地方普遍端出不錯的減債成績。
「減債成果得來不易,要惡化卻很快」國庫署署長蕭家旗表示,整體來看,債務管理是朝好的方向發展,無論中央或地方,要在建設與減債上做到最有效的配置。
桃園舉債
因建設需求提高
桃園市債務餘額從二百二十五億元提高到三百二十六億元,是六都當中去年唯一舉債增加的直轄市,桃園市財政局長歐美鐶說,桃園最晚升格,歲出預算規模逐年增至一千多億元,舉債也因建設需求提高而有所成長,且舉債建設最終目的也是為培養長久財源。
桃園市政府今年歲出核列一千一百四十五億餘元,因應人口快速成長,公共建設需求增加,資本門預算占比達二成六六,是六都中最高,投入重大公共建設,包括捷運綠線、中壢延伸線、鐵路地下化等軌道建設,以及路平、開瓶、道路闢建工程還有河川整治及汙水與雨水下水道等防災建設。
新北市府財政局財稅管理科長童偉碩表示,地方稅超收,加上平均地權基金有盈餘,約減債二十多億,不過舉債依然超過千億。今年預算有一百四十八億五千萬缺口,今年是否可能複製去年減債效益,還要看議會決算及稅收、基金運作情況,預計年中才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