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發布二○一九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台灣在一百八十個經濟體中名列第十,較去年邁進三名,於亞太地區四十三個經濟體中名列第五,優於日、韓等國,是自二○○八年改變評比方式以來的最佳成績。
經濟自由度分為法律制度、政府規模、監管效率、市場開放等四大面向,各面向下又有三指標;整體自由度方面,傳統基金會肯定台灣擁有完善的經商法規與市場開放政策,貨物與資金自由流動,使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骨幹,有良好的法制架構保障人民財產權。
不過台灣在「租稅負擔」指標,由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百分之十七提升至百分之二十,退步一點一分,「投資自由」與「金融自由」指標則表現持平。
國發會分析,台灣去年初修正勞基法,調整勞動條件,兼顧勞資雙方權益,促使勞動市場彈性提升,我國在勞動自由評比項目,進步六分,是總體排名提升的最主要原因。在財產權、司法效能、政府支出、財政健全、貨幣自由、貿易自由等方面,表現均較去年進步。
這次評比中,香港是全球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地區,其次是新加坡、紐西蘭、瑞士、澳洲。日本、韓國分別排名二十九與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