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秋冬是高麗菜量多價跌的時節,今年氣候平順、高麗菜超種,加上生產撞期,產量遠高於消費量,批發市場已跌至每公斤十元以下。往年高麗菜量多價跌到這程度,通常都是一月甚至農曆年後,今年卻已提前十一月上旬就來臨。農委會上周已邀集各合作社場開會,盼透過外銷、加工、促銷等調節措施拉抬價格,也希望消費者多買多吃,促進消費。
農委會九月發出高麗菜超種預警,加上天氣好,高麗菜採收期縮短為六十天,現在大盛產。在西螺地區,二十公斤高麗菜的收購價喊價一百六十、一百七十元,和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拍賣均價八元差不多。
根據農委會蔬菜產銷資訊整合查詢看板分析,高麗菜的價格從十月上旬開始下跌,農委會推估,十一月上旬消費量約一萬一千零二十七公噸,但實際僅九千六百一十五公噸,產量大增買氣弱,價格當然不佳。
「今年種菜簡直是做健康、做心酸的。」在中部務農四十年的菜農民林佳新指出,高山限種政策導致低海拔山區種植過多,產期與平地強碰,加上今年沒颱風損害,初秋高麗菜產量出奇的多,同樣一百萬元的成本,在高山只能種三分地高麗菜,但在埔里淺山可以種五甲,平地可以種八甲地,收成還能不多嗎。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加速外銷,今年初期目標量為七千五百公噸,下周將品質好的高麗菜外銷到日本,只要外銷順暢,國內的菜價就能穩住,另外,也會輔導業者供應學校午餐等,希望每天能消化十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