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22坪空間 承擔台灣文史重責台文館神祕修護室 首度曝光

 |2018.11.10
1896觀看次
字級
修復人員以專業技術修復文件。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本空間,不打蠟,不清洗,不消毒。」走進國立台灣文學館地下室,赫見一扇緊閉的綠色大門,這裡是台文館的修護室,嚴禁閒雜人等,連館長也要經過修復師同意才能進入。

台灣文學館昨天首度開放修護室,揭開神祕面紗,但僅限於媒體。室內寂靜無聲,數位修復師及修復人員正在進行文件修復工作,所有物件井然有序。

台文館研究典藏組人員說,台文館二○○三年開館,二○○九年在地下一樓成立專責的修護室,當時台文館典藏文物約六萬件,如今增至十一萬件,其中有四萬多件待修復。修護室設立至今陸續完成修復劉吶鷗、楊逵、楊熾昌、林獻堂等台灣重要文學家之捐贈文物,今年也進行呂赫若文物的修復工作。

一般紙本書放在書櫃中,不出數年便會泛黃,何況是歷經數十年甚至百年的珍本。台文館修護室面臨的挑戰包羅萬象,包括書皮斑駁碎裂、內頁泛黃水漬、蟲蛀缺角、紙張酸化脆裂、前人黏補撕破的膠帶、遭書寫墨水腐蝕的紙張等;在修復師細心處理下,紙製品一一回春。除了紙本,立體文物的收藏更費苦心,每樣物品都以手工訂做專屬無酸紙盒,減少文物碰觸損傷,也有穩固避震功能。

修復是文學典藏重要的一環,修護室自然不能隨便進出,連館長也無權進入,必須經研究典藏組長及兩位修復師,這三人其中一人同意才能進入。

台文館的修護室僅二十二坪大,緊迫的空間內,卻承擔台灣文學歷史文物的保存重責,顯見修復保存空間極需擴增。

台文館研究典藏組人員透露,館方開放媒體進入修護室,目的是讓外界了解台文館在文件修復的努力和專業,也為未來成立「文學文物保存修復中心」作準備,昨天是修護室首次有這麼多人同時進入。

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說,目前國家級機構中,僅台文館有完整的文件修復空間和人員,館方希望台文館升級為三級機構的同時,文學文物保存修復中心能一併成立,且協助全台二十多間文學館舍的文物修復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