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帶頭耕鋤 農業界憂

 |2018.03.14
1091觀看次
字級
年後蔬果產銷失衡,官方啟動耕鋤給補助,這是七年來首次。圖/陳雅玲

【本報台北訊】年後蔬果產銷失衡引起軒然大波,雲林縣還啟動耕鋤補助,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到雲林視察則指補助由農委會埋單。由於國內自二○一一年後再也沒有由官方主動啟動耕鋤,七年來頭一遭,引發農業界人士憂心走回耕鋤老路,認為耕鋤會變相鼓勵種植,無法直接解決失衡的產銷問題。

農委會農糧署二○○九年起檢討耕鋤制度,二○一一年後開始利用各種促銷、團購、加工等方式調節,不再由官方主導耕鋤。農業界人士憂心,官方又帶頭耕鋤,農民就會失去自我調控的能力,恐怕是對農業的凌遲與侮辱。

耕鋤是指將屆採收得大宗蔬菜掩埋入土,充當有機肥,減少蔬菜產量以平穩菜價。

新港農會供銷部主任陳銘仁說,專業的菜農發現短期葉菜類價格不如預期,會自行翻耕,這次西螺確實有農民自行耕鋤兩天,因短期葉菜類多在田裡留兩天,就失去商品價值,這是農民自我的調節行為;但如果政府出錢補助雲林耕鋤,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怎麼辦?農民早自我耕鋤的又該怎麼算?

台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楊明憲說,耕鋤要配合農民超種行為的改變,若沒改變,價格不好就賣給政府,將「穩賺不賠」;這一次,整體的調節機制都沒有充分發揮,歷史會不斷重演。耕鋤,對農民來說是最有利,都不用任何改變調節,損失就會得到補償,但整體農業產銷發展、政府的資源運用,應該會有更好的方式。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這一次是為了因應連續兩周連續休市三天,地方政府有這樣緊急的因應措施,農委會才會協助,因為雲林也配合農委會共同把全國農產品農產品的通路分散調,所以讓價格穩定住,過完年的菜價落在合理的水準,表示農民的收益獲得保障,但不代表耕鋤農委會後續會做的措施。

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在二○一二年上任,他回憶,當年因為氣候異常,某大宗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暴增三成,即使這樣也沒耕鋤;他說,耕鋤本來就不對,農民已經播種、照顧,把已經可以收成的農作物毀掉,再以每公頃七萬五補償,由全民埋單,從二○一一年至今,已有七年沒做過,因為這方式,是對農業的凌遲與侮辱,對於農業生產是極度的不尊重,且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