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
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從台灣採訪回來,約我在油麻地的銀龍茶餐廳喝下午茶,他點了一杯凍檸檬茶和西多士,我還是喝不加糖的黑咖啡。他一邊喝凍檸茶,一邊長嘆台灣的形勢,正在泛政治化的狂飆中迅速下墜。
我問他說,台灣形勢的泛政治化,其實已經很久了。但今天的局面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小周說,蔡英文政府不去解決當務之急的經濟問題,但鼓吹搞轉型正義的清算,結果在軍公教年金上,損害了政府的信譽,也對很多退休的老人非常不公平,怨氣上升。而最新的獨派青年在慈湖潑漆,當局與軍方都是輕輕帶過,似是公開縱容。
我說,這都是意識形態治國的典型表現,但也是撕裂台灣的典型手段?
小周說,這將台灣本來已經沉靜的藍綠的顏色問題,又再挑起。但關鍵的經濟問題卻是無解,而台灣的低薪現象,成為亞洲四小龍最差的一員,甚至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
我說,這是否影響了台灣的國際形象?
小周說,這不僅是國際形象的問題,而是導致產業與人才的出走,最後導致產業與人才的空洞化。這才是台灣的危機。
我說,台灣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局面?
小周說,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由於台灣的經濟缺乏增長點,無法提升國家競爭力。 而政府當局又不願全面開放國門。在金融與產業方面都比新加坡、香港封閉,所以最後在國家競爭力的比較中,都是節節敗退,造成今天的局面。
我說,台灣的經濟學人才很多,但為何經濟政策卻一籌莫展,無法走出一條路?
小周說,這都是泛政治化的結果。經濟成為政治鬥爭的一種工具,而無法從一個全民的角度去落實有智慧的政策,結果就是不斷陷落在政爭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我說,最近中國大陸的三十一條惠台政策,對台灣的影響很大?
小周說,這是全球化的結果,也是中國大陸對台灣釋出善意的最新表現。讓人才自由流動,迎合市場的需要。而關鍵是中國當前的經濟氣候,需才孔急。台灣過去優良教育所培養的不同領域的人才,都被這磁吸作用所衝擊。
我說,這是否也有強大的政治效應?
小周說,這肯定是對台灣民意有衝擊,因為這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精神,讓台灣的民眾覺得,北京政府沒有「見外」,而是將台灣老百姓視為「自己人」,不僅讓台商獲得巨大的利益,也讓台灣的專業人士和不同領域的精英,都可以馳騁於中國的大江南北,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說,這難道不是台灣很多人的夢想嗎?他們在台灣這個比較狹小與封閉的市場中,無所作為,年輕一代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小咖啡館,嚮往一種「小確幸」的生活方式。
小周說,而相對的,大陸新一代的精英,卻是充滿動力,像共享單車OFO與摩拜的推手,都是八十後與九十後,可以在二、三十歲就可以擁有數以億計的財富。這是台灣所難以想像的。
小周補充說,台灣的科技的領軍者,都是老頭,從台積電的張忠謀到鴻海的郭台銘,都是七、八十歲的老頭。但大陸的馬化騰與馬雲,也只是四、五十歲的壯年。
我說,這反映了兩岸的差別與國家競爭力,都有此消彼長之勢?
小周說, 這正是台灣當前的危機。它不但是政治的,也是經濟的,而關鍵是心態上的。
我說,什麼是心態上的?
小周說,如果用小英政府的軌跡,全面走上台獨,台灣新一代的支持者卻不會為這樣的政治路線拚搏,不會為此走上戰場,絕對不會犧牲自己去捍衛台獨的政治目標。他們絕大部分都只是嘴巴的強硬派,或是社交媒體上的鍵盤戰士,但卻不會在現實社會中為此而奮鬥。
我說,這也是台灣當下的危機?
小周說,產業與人才的空洞化,造成了人心的空洞化。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