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寺建寺 佛法種子扎根花蓮 信徒盼了20多年 終於露出建寺曙光 公聽會說明建築設計巧思與理念 實踐人間佛教精神

人間社記者張群花蓮報導 |2018.01.09
1447觀看次
字級
月光寺一景。圖/月光寺提供
慧知法師(左一)說明月光寺建寺願景。圖/人間社記者黃黎明

【人間社記者張群花蓮報導】佛光山月光寺五日舉行建寺公聽會,邀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及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建築團隊到場說明建寺理念及規畫,也邀請佛光長者四維高中董事長黃英吉、四維高中校長蔡忠和、台灣觀光技術學院教授邱展謙、宏恩診所醫師李武寬等貴賓與會,近兩百位信眾前往聆聽。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表示,佛光山在花蓮的弘法歷史,歷經二十多年的遷徙籌備,獲得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支持及長老慈容法師的指導,直到如今因緣成熟,信眾翹首期盼二十多年,終於露出建寺的雛形與曙光,這是花蓮人的福報,也是佛光人的法身慧命之家。

慧知法師以「等待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祝福、勉勵大家,並介紹月光寺建築團隊──世曦公司,他們擁有佛光山藏經樓、惠中寺的建築經驗及智慧結晶。

「信徒才是建寺的最佳後盾。」慧知法師表示,花蓮有一種特殊的溫度,如一盞燈,等待大眾回家,更有一種厚實的人文底蘊散發的寧靜味道,相信未來所有走進月光寺的信徒,都能感受這分溫暖及況味。

建築師沈岑駿表示,以前來花蓮都以工作為主,如今能有因緣負責月光寺的工程,無非是上天安排的禮物。建築將依循「與風土共生的佛法種子」的概念,讓佛法種子像樹一樣「立於山,藏於林」。整體規畫將呈現一尊坐佛的法意,以三大群落意象「皎潔如月─文教餐飲區、堅定如山─法務行政區、心隱於林─心靈旅居區」設計,譜出「月的(皎潔穿透)、山的(靜謐堅定)、樹的(自然開放)、風的(順應調節)、佛的(融和共生)」的月光寺。

「空間的本質是陪伴,月光寺希望讓每個到訪者都有久別重逢般的驚喜與感動,空間規畫上別有巧思。」沈岑駿表示,例如大雄寶殿座西朝東,迎接每日的旭日東升;月型廣場的設計,讓訪客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能看到大殿;東西單運用廊道,貫穿寺內所有建築,並設置多功能會議室、社教空間、閱讀區、禪堂、齋堂、功德碑亭等。一切巧妙構思,都在實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相信未來的月光寺,會成為國內旅遊首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