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時期觀音碑 證實佛教信仰

 |2018.01.06
1217觀看次
字級
普蘭觀音碑,是西藏阿里地區境內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座石碑。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普蘭觀音碑,是西藏阿里地區境內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座石碑,也是現存的首座吐蕃時期造像碑。」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夏格旺堆表示,這證實了崇信佛教和督促弘法的舉措已在此區域實施,並對探討西藏上部阿里歷史文化和佛教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普蘭觀音碑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的一個村子,現已建起保護房,其碑高二百一十公分,寬五十公分,厚十七公分至十八公分,表面有當地百姓朝拜時塗抹的酥油。

夏格旺堆介紹,碑身正面浮雕一尊蓮花手觀音菩薩立像,像通高一點六八公尺,左右兩側鐫古藏文數行,皆為陰刻古藏文,屬整齊畫一的「烏金」字體。左面碑文講述了馬年初秋,森格.祥赤讚軋.貢布傑為了無數眾生及共同的祈願,修造了觀音造像之事。右側碑文講述了向聖觀音頂禮和虔敬供奉的功德,並祈願眾生解脫於二障(即煩惱障、所知障),圓滿獲得二資糧(善業,即福祿資糧和智慧資糧),最終舅臣赤讚軋·貢布傑與眾生一起成為無上佛陀。

多數學者認為,這座碑立於九世紀初讚普赤德祖讚或赤熱巴堅在位期間,也有學者根據觀音造像碑造型,認為立碑時間為九世紀至十世紀上半葉。

「儘管如此,我們仍無法完全確認雕鑿石碑的準確時間。」夏格旺堆表示,觀音造像的整體風格像敦煌藝術的吐蕃元素和塔波寺等地克什米爾風格的結合,這也證實了吐蕃王朝晚期,在西藏西部阿里開始出現了具有佛教造像的紀念碑。

普蘭觀音造像題記的敍述明確提出了造像碑的施主、目的及紀年等。對此,夏格旺堆表示,這也說明了在治理一方的首領、吐蕃王室外戚舅臣的引導下,當時崇信佛教和督促弘法的舉措在西藏西部的阿里已經實施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