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臉書直播什麼都賣,但業者透過直播販售食品,卻可能成為食安漏洞。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啟動「網路直播販售食品專案」,稽查五家網紅直播拍賣業者,發現大部分並未登錄為食品業者;抽查十七件商品,不是標示不明確,就是未標示負責廠商等,違規率百分之百。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去年度稽查結果,五家網紅直播拍賣食品的業者,抽驗販售的食品,統統不合格,不僅如此,網紅們根本沒有進行食品業者登錄,目前已累積裁處二十一萬元,食藥署已將臉書直播拍賣食品,列為高風險對象,今年將擴大稽查。
臉書直播行銷手法多,如限時下殺或觀看人數破百加碼送,讓民眾爭相撿便宜,但民眾卻不一定有保障。喜愛在臉書直播購買海鮮的劉小姐說,曾花五千多元買蝦子,疑似在運送過程中解凍導致不新鮮,業者沒有標明聯絡電話,讓她求助無門;另一位郭先生表示,透過直播買果乾,但到貨量不如預期,產品也沒有標示,最後因為價格便宜也沒多加追究。
食藥署去年針對五家網紅直播拍賣食品的業者稽查,追查總計供貨者有八家廠商,八家廠商中僅一家依照食藥署規定,進行食品業者登錄,食藥署已輔導其他七家必須進行登錄。
食品業者未登錄加上產品違規率高,目前累積裁處二十一萬元,食藥署已將臉書直播拍賣食品列為高風險對象,今年將擴大稽查。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傅映先表示,產品違規項目多是標示不明確,包含未提供標示內容物、產品含量未依照多寡標示、未標示負責廠商等;五家業者於臉書直播上販售食品,僅阿榮嚴選有進行食品業者登錄,其餘四家以及其上游廠商統統都沒有登錄,依《食安法》先要求限期改善,目前所有業者皆已完成登錄。
傅映先表示,網路直播拍賣食品屬新興業別,業者對於法規並不明暸,由於去年度稽查發現違規率極高,今年度不僅會協助輔導業者,也會擴大稽查。
他呼籲業者不要以身試法,依《食安法》規定,食品應標示而未標示,可依法開罰三到三百萬元;標示不實可開罰四到四百萬元,若是販售過期等產品,可開罰最高兩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