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眼疾中常見的乾眼症,是一種病因複雜、難以根治的毛病。入冬以來PM 2.5濃度持續飆高,醫師表示,國外研究證實PM 2.5會讓眼睛發炎、混濁,而且近日因乾眼症候就醫的民眾增加三成,與空氣汙染有相當的關聯性,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醫師薛維禎說,乾眼症是個多因子的發炎性眼病,可能和本身體體質,例如修格蓮氏症、高齡、腦血管病變、營養缺乏、眼周嚴重發炎或外傷,也可能與配戴隱形眼鏡及工作場合風大乾燥、高溫有關,或是生活環境中的懸浮微粒,如PM2.5。
薛維禎指出,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眼科期刊《角膜》(Cornea)上的一篇研究,以二氧化鈦微粒模擬空氣中的PM2.5,對實驗老鼠眼睛表面進行刺激;再測量角膜的混濁程度、淚液的分泌量和發炎因子的多寡。
結果顯示,乾眼症組實驗鼠比對照組的角膜來得混濁,且發炎因子來得多;如果再加上二氧化鈦懸浮微粒的話,乾眼的程度會更加嚴重。
動物實驗證實,PM2.5對眼球表面的確具有顯著的發炎刺激,並加重乾眼症,而對一般民眾來說也要小心對眼睛的影響。薛維禎表示,在每個人身上出現的症狀不一而足:可能有視力模糊、乾澀異物感、眼睛紅或容易出現血輪眼、癢、熱、漲、痛、視覺疲勞、或是情緒不佳,影響到工作能力或是心情!
在空汙嚴重或甚至發布空汙警報時刻,民眾盡量避免戶外活動時間、必要時配戴口罩保護、生活作息規律、飲食營養均衡攝取;有明顯眼部不適時,優先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