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運動習慣 可預防失智

 |2017.12.05
2073觀看次
字級
年輕開始運動,可避免老年發生失智。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多動腦可以延緩失智,研究證實,養成運動習慣,多流汗,也可預防失智。二○一五年全球已有四千六百萬名失智症患者,預估二○三○年,將有七千四百萬名失智症患者。國內外專家均表示,運動有益活化腦力,讓海馬迴增厚進而延緩失智症狀,若想保固腦力,應該及早運動,而不是等到失智症狀出現才開始動。

台北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表示,目前阿茲海默症無藥物可以根治,所有臨床藥物均在第三期研究時宣告失敗,現在醫療上是給予患者補充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等藥物,只能增進患者日常生活功能,但無法治療症狀。

提升膀胱腸道功能

甄瑞興說,運動可以幫助腦部活動,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及細胞的血氧含量,減少腦部類澱粉蛋白沈積,可以增加高齡者行動及速度、減少疼痛,給予更好的膀胱及腸道功能,同時維持肌肉及骨骼功能,並能增加記憶、注意力,並讓長者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同時促進了個人的自信,減少焦慮和憂鬱。

尤其運動可以讓海馬迴增厚,達到延緩失智效果。甄瑞興表示,很多失智症患者都因海馬迴萎縮,使得短期記憶受損;若想透過運動提升腦力,應該愈早愈好,不能等到退休後才開始運動,如果等到五、六十歲才運動,效果有限,較難預防老年失智症。

甄瑞興說,預防失智症的運動,起碼必須是中度以上的有氧運動,每分鐘心跳超過一百下,且流汗,從這個標準來看,瑜伽、太極拳預防失智的效果不高。

希望年輕時就開始「存腦本」、「延長腦力保固期」,澳洲已發展出「運動處方」,他們先進行個別生理學和認知功能評估,設計出適合每位長者的「運動處方」,還可根據長者改善的狀況,再設計不同的課程。

年輕就開始存腦本

澳洲臨床運動生理學物理治療專家表示,運動對健康有正面影響,包含對於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失智症、認知功能障礙、健康老化、慢性疲勞症候群及癌症患者都有好處。

長者該做什麼運動,澳洲專家舉例,包括讓坐在椅子上的長者,用兩隻大腿及膝蓋夾著大軟球,夾二秒再放開,持續做十次。再把左手往右,右手往左伸展,之後收回,持續做十次。長者坐在椅子上,兩腳向上,往自己的方向延伸,二秒後再放鬆,持續做十次,都能讓長輩保持活動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