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原住民一年一度豐年祭慶祝豐收,同時也歡度新年,但桃園市政府今年五月至十月在平地原住民居住的都會區,舉辦二十三場大大小小豐年祭、歲時祭,平均一個月四場, 族人感嘆「好像過了四個月新年」,甚至嘲諷豐年祭已淪為「住在平地原住民」的商業模式。
市府在都會區辦豐年祭,山區原住民說「基本上我們不會參加」,看到都會區原住民歡樂參加祭典,對照山區基礎建設缺乏,他們苦笑說:「政府有錢辦活動,沒錢修路修房子。」原民局則表示,每次祭典活動,現場販售原住民手工藝品,還邀請原住民團體表演歌舞,相當熱鬧。
對此,花蓮一名阿美族青年無奈表示,本該由頭目耆老主持豐年祭儀式,如今成為官員宣導政見、宣傳觀光亮點的現場,對族人、祖靈的尊重,遠不及觀光客,而且耆老必須出席縣府聯合豐年節,部落豐年祭常得挪日期、改時間,原應配合「祖靈」的豐年祭,反而變成配合「縣府」。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表示,縣府主辦的聯合豐年節,用意在活絡觀光,並讓外地遊客對原住民文化有更多了解。
台東縣各族群原住民部落今年從七、八月共舉一百四十五場次豐年祭典,不過官方主導的只有一場「馬卡巴嗨」聯合豐年祭,其他都是各部落自辦,尊重部落原住民。
台東縣原民處文教行政科長金惠珠說,今年不少豐年祭是部落裡的年輕人主張舉辦, 顯示年輕人愈來愈重視部落文化傳承。許多在外地工作及就學的年輕人也都會回來參加,部落耆老教導年輕人傳統狩獵與漁獵技巧,傳承與發揚部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