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信業者常用「4G飆速吃到飽」、「網路門市限定」優惠等文宣,吸引民眾透過網路申辦門號可攜服務,但消費者不知道網路申辦無法隔天就開通,消費者不知無法隔天,導致遭原業者收費,而衍生爭議。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協調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要四家業者十月底前建立確認機制,並在官網詳列申辦服務生效日期等資訊。
消保處參議王淑慧解釋,目前網路申辦無法像實體門市最快可在隔天生效,導致消費者原資費方案契約已到期、新業者尚未開通服務,遭原業者恢復原價收取高額的通話及上網費用,消保處已協調通傳會督促電信業者儘速完備官網「常見問題(答)」的攜碼服務相關資訊。
王淑慧說,目前也請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及台灣之星等四家已提供網路申辦攜碼服務的電信業者,在十月三十一日前建立網路門市系統的確認機制。機制就是當消費者透過網路申辦時,系統主動提供攜碼服務的生效最短時間及原因等資訊,經消費者按下「同意」鍵後,才能進行後續程序。
王淑慧說,目前也要求新業者縮短提供網路攜碼服務的流程,讓消費者知道與新業者生效最短時間,以免原業者的契約已到期,而新業者開通的時間未到,徒增繳給原業者的高額電信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