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 修補被破壞文化基因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 |2017.09.05
1477觀看次
字級
錢文忠指出,人間佛教是「既傳統又現代,既古老又創新」,和佛陀一脈相承,甚至承擔修補被破壞的文化基因。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著有《人間佛陀釋迦牟尼》、《玄奘西遊記》的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以「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為題,三日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辦講座。錢文忠以其深厚史學素養和條理清晰的表述,從佛教史、文化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探討,認為對於人間佛教以及星雲大師,都應該用更宏觀的思惟看待,現場座無虛席。

「印度佛教參與了中國文化基因的構建,沒有佛教,中國文化不能稱為完整。」錢文忠說,儒家強調積極進取,道家講的是守柔退讓,儒與道,給了中國人在思想及作為上一進一退的依據,但強調的終究只有現世,而佛教考慮了三世和因果,超越儒道一世的進退、剛柔與攻守。

佛陀本意

人間包容兼具

錢文忠說,佛教的興盛雖始於印度,傳入中國後卻能與中國文化結合,融入許多傳統思想,孝道是其中的關鍵,如在印度說「出離」,在中國成了「出家」,顯見受傳統家庭觀念影響之深,而沙門必須敬拜帝王也是重要的一點。歷代王室多半尊重佛教,但毀佛事件也不少,到了清末,佛教失去為自己定義的能力,沒有底氣說明佛教信仰的目標和方向。

錢文忠分析,清末中國遭列強侵略,於是興起學習西方的科學、民主和現代化的思潮,而想要現代化,就是對自己的傳統、信仰沒有信心,結果不僅沒有成功現代化,還讓原本的文化信仰,被破壞的一塌糊塗。

星雲大師初到台灣時,面對許多艱困,但他克服萬難,佛光山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開山,巧合的是,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也是文化大革命開端,在這場人類前所未有的文化和信仰的浩劫中,傳統文化摧毀殆盡。文革半世紀後的今天,大陸提倡讀四書五經,也容許佛教發展,錢文忠說,很多人認為人間佛教是新的東西,但星雲大師強調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意,就是人間性和包容性。

「但人間佛教和傳統佛教有些不同,」錢文忠指出,例如比丘尼在僧團的地位提升,佛教從接受供養到開始服務大眾等,因此他表示,人間佛教不是跟時代脫節、落後的宗教,而是「既傳統又現代,既古老又創新」的佛教,也和佛陀一脈相承,甚至承擔修補被破壞的文化基因。錢文忠並說,星雲大師在大陸備受景仰,人間佛教在大陸的傳播是成功的。

人間淨土

感受幸福安樂

「我時常思惟什麼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錢文忠說,他看到佛光山付諸實踐人間佛教,證實人間佛教是希望和信心的所在。

「我們在苦難中生存,然而又極有福報,有著像佛陀般的人出現,有幸被人間佛教所接引。」錢文忠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但是何其有幸能和星雲大師生在同一個時代,有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於是淨土不再遙不可及,大家就生活在人間佛教的淨土之中,感受著安樂與幸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