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是公認有益健康的食物,但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一名30多歲女老師就對蔬果有食物敏感症狀。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一名30多歲女老師長期受疲勞所苦,又常感冒、口腔潰瘍、身體痠痛,她嘗試每天喝多種抗氧化蔬果打成的精力湯也沒好轉,就醫檢查才發現,她對精力湯部分食材食物敏感惹禍。
蔬果是公認有益健康的食物,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醫師吳佳鴻解釋,每個人有不同的遺傳基因,每一種食物分子進到不同個體的體內,都可能引發不同的反應,即便是天然、普遍認為有益健康的食物,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
舉例來說,有人因有乳糖不耐症,一喝牛奶就會出現腹痛、脹氣、腹瀉等症狀,這些都是對食物產生的不良反應。不過,卻有另一種發作慢、不易察覺的「食物敏感反應」,往往出現在接觸該食物好幾小時,甚至2、3天後才發生,也不見得很嚴重。
食物敏感症狀可能包括,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睡眠障礙、慢性溼疹、鼻炎、慢性疲勞、消化不良、關節痠痛等,看似小問題,反覆發作仍相當惱人,影響生活品質。
吳佳鴻指出,「食物敏感」和「急性過敏」反應不同,很多患者都做過急性過敏原檢測(IgE),卻不一定找得到元凶,往往只能吃藥壓制症狀,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患者不妨改做食物敏感測試(IgG),找到敏感源後做3到6個月飲食調整,看看是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