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江家百年匾額消失近二十年,發現藏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方與江家協議,由台博館製作仿真復刻版牌匾,送還江家。
圖/許政榆
【本報綜合報導】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桃園大溪老街江家「全成」商行牌匾,二十一年前失竊,不知去向,去年發現竟成為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品;昨天台史館將復刻版的牌匾送還江家,讓江家後代能延續過往家族繁盛風華。
台史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全成牌扁遭竊前掛於商行已多年,加上牌匾並非為完整一塊木板,而是由三塊木板組成,現況相當脆弱,只要輕輕碰觸即會掉落木屑,無法任意移動。經雙方協商,江家同意由台史館協助製作仿真品,送回江家原址。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大溪江家祖先江次德,在大溪經營全成商行,從事樟腦、茶葉、南北雜貨等買賣致富,清朝狀元郭曾炘為商行題匾,匾額上的年月為「戊申年仲秋」,對照為西元一九○八年農曆八月,距今已有一百一十年歷史。
江家從清代以來,培育出多位例贈儒林郎、例貢生,至日治時代,第一位台籍大溪街長江健臣(序坤)也是國學底子雄厚的漢學者。全成牌匾雖為商行之匾,仍顯示江家「書香傳家」的深厚底蘊。
十九年前,高掛門口的「全成」匾額遭竊,從此不知去向,事隔多年,江家後代已無法追溯往事。去年東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學生李林進旺撰寫大溪江姓歷史典故時,以關鍵字「大溪」「牌匾」「全成」上網搜尋,發現失竊的全成匾額竟藏於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中。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全成」牌匾十餘年前輾轉由台史博合法取得,目前為博物館藏品,並保存於具國際標準的庫房中。
昨日舉行揭牌儀式,江家後代從老到小全員出動,就為了迎接江家牌匾「回家」。江家後代江衍勛主持記者會時,看見牌匾接下那一刻,一度哽咽,表示江家後代對祖先有濃厚情感,牌匾重現讓後代子孫重緬家族榮耀、認識家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