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藏品管理部文博館員邢鵬,介紹明朝永樂年文物,象寶台座正前方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款識。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慈悲妙相─首都博物館典藏中國古代觀音菩薩造像展」,二十四日佛陀紀念館開幕展出,由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主辦,佛館和北京首都博物館攜手合作,展出漢傳和藏傳觀音造像百餘尊,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展現觀音菩薩的信仰流傳,以及造像藝術造型風格的發展與演變歷程。
二十四日於佛館本館大堂舉行開幕式,現場齊聚藝術、教育界及各界賢達人士。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致詞時表示,在歷史的長河中,觀音信仰和中國人息息相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觀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成了人們心中的寄託,此次展出不同時代的漢傳和藏傳的觀音菩薩造像,呈現信仰的方式各有千秋,然而永遠不變的是觀音菩薩的慈悲妙相。
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靳非表示,觀音信仰傳入中國後,形成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觀音菩薩造像藝術,此次展出一百五十一件觀音造像及文物,呈現不同時期的信仰面貌、藝術風格發展的軌跡,透過展覽,促進佛館和首都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隨後由靳非、慧傳法師、佛館副館長永融法師、首都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暨北京聯合大學民族與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黃春和、佛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等按下開幕球,宣告展覽正式開幕。
展場由首都博物館藏品管理部文博館員邢鵬為大眾導覽,說明展出的文物,年代從北齊至今,涵蓋立體的青銅、石雕、木造材質等造像,及平面繪畫,其不同形象及其化身,以及本尊與法眷,包括自在觀音菩薩像、綠度母、龍女像等。
另配合展覽,開幕當日同時舉辦教育推廣講座,由黃春和演講「觀音菩薩造像展特點介紹」,讓與會大眾在欣賞之餘,也能深入了解每尊觀音菩薩像背後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