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標檢局表示,國際度量衡大會將於明年十月宣布,溫度、安培、摩爾以及公斤四大度量衡新制,初估引進四種新度量衡的費用約六億元;媒體報導,經濟部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因籌不到經費無法跟進,恐影響「奈米」晶圓製程校正,經濟部長李世光昨強調,預算一定有著落。
對此,科技部長陳良基強調,若相關檢測設備無法跟上國際腳步,恐衝擊講求精準度的「奈米」晶圓製程校正,如果沒有處理好,我國IC半導體產業良率會被降為二級標準,他承諾會協力處理。
標準檢驗局長劉明忠表示,現行國際公斤原器(IPK)是最原始的標準公斤,由九成鉑(platinum)、一成銥(iridium)打造,平時放在真空封存的三層玻璃罩內。全球有許多IPK的複製品,作為各國自己校正單位的標準,台灣於一九九五年向BIPM購買,保存在新竹工研院的「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中,每十年送回BIPM追溯。
鉑銥合金元件是採實體物件,恐有損失、不見等風險,國際組織明年將改用「普朗克常數」定義,採用在空氣中較穩定的矽晶圓原子做成圓球,目前只有德國有此技術。劉明忠指出,台灣可能用矽晶球法,只要裡面的原子數量不變,即可確保質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