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武德殿當時的功用,為修鍊身心之場所。圖/滿度
文/滿度
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當時引入各種日本文化,在台灣形塑母國文化,在文化上是如此,在建築上自然也不例外,武德殿就是在此種因素的影響下傳入台灣。
警察肩負社會安定、人民安全之責,因此武術對維護治安的警察格外重要。在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年)於日本京都成立的「大日本武德會」,其會員以警察為主,其所建的武道場建築,稱之為「武德殿」。台灣的武道文化由當時的日本警界引入、主導及發展,在警察系統的推動下,當時的台灣州、廳、郡等都陸續興建起「武德殿」,其功用為修鍊身心之場所。。
大溪武德殿落成於一九三五年(昭和十年),當時以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材建造,屋頂採類似台灣的「四垂」頂,正脊兩端的「鴟吻」具唐代建築風格,與一般武德殿使用之日式鬼瓦迥異,是國內尚存的武德殿中,最完整的日據時代官方劍道館建築之一。
日本的傳統精神與風格,可在設計上驗證與體會,諸如殿前上短梯進正廳的緩衝空間名之為「唐破風」,藉由爬階慢行的過程,培孕崇禮尚義的心境。二○○一年整修後的武德殿,屋頂保持原先的木質結構與青銅裝飾,四周牆面與護欄則改為水泥及洗石子;雖然屋頂褪色斑駁,但武德殿肅靜、莊嚴與簡約之美,在歲月的洗鍊下,更見日式建築藝術的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