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你我熟悉的叫賣聲…… 修理老物件 串起鄉親情 |2017.02.11 語音朗讀 63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葉文雄在海大修鞋已五十四年。圖/游明煌 修理紗窗、玻璃的車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圖/游明煌 以前腳踏車沿街叫賣鹹酸甜令人懷念。 圖/東北角暨宜蘭風管處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修理紗窗玻璃」、「衛生紙大俗賣」、「好吃的豆花、叭噗來了」,這些穿梭大街小巷的叫賣聲,親切又讓人懷念;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叭噗腳踏車、行動菜攤車、扁擔豆花、生活雜物車等,正逐漸消失時代洪流中。 在基隆,傍晚常會有一個十元的麵包車出現,或是賣豆花的阿伯騎著腳踏車兜售;而晚間的巷弄還有人賣著「臭豆腐,好吃的臭豆腐」,臭得很有「老味道」。住七堵的吳姓市民記得以前每天都有賣麵茶、涼粉的車子會經過家門口,還有「叭噗阿伯」的冰淇淋,街邊住戶都是老主顧,「現在都不見了」。 新北平溪、九份一帶,仍有行動菜攤車,是很多當地人的小型菜市場,每天時間一到,就等著車子出現,滿足一天的食物採買。這些隱藏都市街巷叫賣的行業,不只吃的,還有賣生活用品,卻因二十四小時超商、大賣場林立,很多都被時間的洪流淹沒。 修鞋博士 風雨無阻 「修理玻璃、修理紗窗…」在都市中很難再聽到這種聲音,開了行動修理車四十多年的老師傅郭政訓,到現在都還每天全市跑透透,他的小貨車裝滿工具、材料,除了店面一樣也不少,「店租貴,這樣卡省錢」。郭政訓說,現在換玻璃的店很少了,民眾家中紗窗要換也不知去哪找師傅,不少人聽到他的廣播聲音,會衝下來追車子,「我可是服務到家喔」。 而國立海洋大學則有一位「修鞋博士」,七十九歲的退休台鐵剪票員葉文雄在這裡敲敲打打已五十四個年頭,「校長都換了八個,我都還沒讀畢業。」他住樹林,每天搭火車到基隆再騎機車到學校,一周五天,除了颱風天,從不曾缺席。 被叫「修鞋博士」,他有點不好意思說「做工仔啦」,要做到不能做為止,但他感嘆「賺嘸錢,沒人要學,恐後繼無人」。葉文雄說,以前修理一雙鞋只有十元,現在要一百多元,一台黑黑暗暗的古老車縫機雖然年過半百,卻是他的寶貝,葉文雄把它當做兒子般看待。 不只修鞋,葉文雄也修傘,很多「骨折」雨傘,經他巧手都變成新的。他把很多壞的雨傘修好,一把只賣十元,碰到下雨天十分搶手。 小白屋 維修百寶庫 坐落於北市大安區古風里的古風小白屋,小小空間被琳琅滿目的工具填滿:扳手,鐵錘,線鋸,電鑽,磨砂盤……儼然就是一個維修百寶庫。附近居民都知道,若家中有什麼東西壞了,周末早上拿來這裡,在義工帶領下,幾個步驟就能讓老物件重獲新生。 古風小白屋是由「綠點點點點」經營的分享空間,「一開始我們先在這裡修自己的東西,後來逐漸傳開,就愈來愈多人過來。」成員譚琪露出開朗笑容介紹,一般家庭很難擁有如此齊全裝備,許多工具久久用一次,與其各自應需求購買,不如開放借用,駐站義工也會教導正確操作機具的方式,「我們最想看到的是,大家願意自己學習如何修理,同時也幫忙其他人修理。」 省錢環保 一舉兩得 一位民眾表示,現代人雖然很容易滿足物質需求,人情味卻不像以前那麼濃,但隨著環保的概念愈來愈受重視,這些消失的老行業除了令人懷念之外,修理、舊物再生的觀念其實漸漸蔓延,東西修一修能用就好,省錢又環保,一舉兩得,「還能把人與人的關係補起來」。 譚琪露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時你知道自己在工作,但不知道為何工作,就會開始反思到底要過何種生活。來這邊和不同領域、年紀的人說話,或是和同好一起專研、討論;有些人就算不出聲,也會聽別人聊天,後來就慢慢加入話題,這是我們覺得很好的事。」 前一篇文章 與習通話 川普:尊重一中 下一篇文章 1200盞天燈 積善積福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5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6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7如是說2025.07.09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汪星人淨灘 守護海灘英雄 印度善意牆 傳遞溫暖與希望立體紙雕 復刻巴洛克風假髮藍色美景透心涼 撫慰人心陸人形機器人 翻轉全球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