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麵食節——麵藝展演。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人間社記者陳崑福大樹報導】今年春節期間,佛陀紀念館首度引進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麵食藝術大型活動,師傅利用台灣當地食材,製作成山西麵食、美食,連日吸引數千民眾前往嘗鮮,師傅們及義工們為了捏麵,手指都腫痛,但看到民眾吃到滿足的笑容,認為「一切都值得」。
佛陀紀念館這次邀請的是山西會館來指導,在太原市就有五家店面,有二十多位師傅,被稱為「能吃館的博物館、山西人的會客廳」,師傅們以會「吹麵」、「彈麵」等功夫名聞於世;麵食超人王張龍能吹一點八公尺長的麵糰,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這次山西會館派出李昆、李青春、張錦瑞、胡文婷四名師傅到佛陀紀念館「32養生蔬食館」指導佛光山廚師團隊為台灣鄉親服務。李昆說,感恩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均法師的邀請,讓他及三名師傅們這輩子、下輩子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繫上好因好緣。
李昆說,好吃的麵食必須搭配醋,山西人麵食中不可無醋,當地流行「男人不吃醋感情不豐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學習不進步、老人不吃醋愈活愈糊塗、全民一起吃醋社會和諧又進步」,顯見醋在山西人生活地位和麵一樣重要。李昆指出,台灣人重視養生、喜歡淡一點美食,和大陸不同,但為了讓台灣鄉親吃到山西一樣的美食,會館師傅李青春在去年十二月就到台灣找食材,進行研發,發現台灣麵粉種類已足夠做山西麵食,像小米(大陸稱黃米)是煮稀飯用,山西則做成糕點,兩地食材使用不同,做法就必須改變。
因此,這次美食展採用都是台灣當地食材,而筱麵栲姥姥、轉盤剔尖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難得。山西會館師傅,直到十二日止,每天早上十時半;下午四時,在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滴水坊前,各有一場或吹麵、或刀削飛麵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