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許多國家「未富先老」,台灣也是其中之一。星展集團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台灣經濟低迷有其結構性因素,但是與工作年齡人口成長速度快速下滑應有關,且台灣勞動參與率,不管男女老少,都是四小龍國家最低。馬鐵英認為,台灣若可以提高年輕人就業、延遲退休年齡甚至引進移民,將有機會提高國民所得。
台灣國發會曾發布統計,台灣工作年齡人口(十五到六十四歲)自去年達到最高峰後,今年已轉為負值,國發會推計,到二○六○年,台灣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恐下降到百分之五十點七(二○一二年還有百分之七十四點二),代表每百名台灣人,屆時恐不到五十一人還在工作。
據星展集團推估,台灣工作年齡人口不僅在過去五年明顯下滑,未來五年也持續衰退,且在四小龍國家中最為嚴重;馬鐵英說,台灣未來五年工作年齡人口會衰退百分之零點六,香港和南韓衰退幅度低於百分之零點五,新加坡仍然是成長狀態。但工作年齡人口衰退,會影響經濟成長,造成勞動供給不足,目前台灣勞動參與率,正是四小龍國家最低。
馬鐵英說,目前台灣勞動參與率連百分之六十都不到,且不管男、女性、年輕人或五十到五十九歲中壯齡人士,台灣都最低,四小龍中勞動參與率最高的是新加坡。
馬鐵英說,台灣GDP在過去三十年一路下降,蔣經國時代平均高達百分之九、李登輝時降為百分之六點九、陳水扁執政時期平均百分之四點四,過去八年只有百分之二點六,台灣經濟的「新常態」,會否陷入長期低成長局面,外界相當關切,但人口老化的確對台灣不利,她認為,除產業和貿易政策,台灣政府若能多著墨「人口政策」,想辦法提高年輕人就業、提高勞動參與率,也許可抵銷高齡化不利因素。
馬鐵英說,勞動參與率愈高、工作年齡人口愈多,國民所得也會提高,她試算,若未來五年,台灣勞動生產力提升到百分之四、工作年齡人口數目不再衰退、經濟成長率提高到百分之四,台灣國民所得可提高到兩萬七千一百四十四美元,比目前的二點二萬美元成長約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