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七月二十八日按時進入第三十三個月夜休眠期,刷新了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完成首次天體普查。大陸國防科工局稱,嫦三在三十三個月晝工作期間,開展測月、巡天、觀地等探測,取得大量科學數據,其中多項都屬世界首次,其中一項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明確證明了月球上沒有水。
央視官方微博七月三十一日發文,介紹「嫦娥三號」這兩年半時間裡取得的科技成果。
據報導,「嫦娥三號」一共有八個科學設備,按照功能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用來觀察月球,主要設備包括全景相機、地形地貌相機、測月雷達等;第二類是用來觀測宇宙,主要由月基光學望遠鏡承擔;還有一類是觀察地球周圍的等離子層,也就是極紫外相機。在這其中很多設備都是第一次使用。
為了更好了解月球,「嫦娥三號」首次使用了一台新研製的測月雷達,利用它「嫦娥三號」完成了首幅月球地質剖面圖,展現了月球表面以下三百三十公尺深度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並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透過這些數據,可以了解月球從形成到現在的演變歷史。
據報導,在觀測太空方面,「嫦娥三號」上首次使用了一台光學望遠鏡,它就像是「嫦娥三號」著陸器的一雙眼睛。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相當於一個沒有雲層的「透明」球體,所以在抬頭仰望太空的時候,就不會受到雲層的干擾。這樣一來,就可以把「目光」投向任何一片天空。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沒有水。對於這個問題,月基光學望遠鏡給出的答案是:沒有。這是首次明確證明月球上沒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