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與壞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2016.06.26 語音朗讀 120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妙蘊法師 圖/人間社尤俠居士 圖/人間社汪詠黛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 「什麼境界叫做好?什麼境界叫做壞?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悲喜也在一念之間。」佛光山福慧家園上周日共修主題「好與壞」,禮請佛光山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主持,邀請三位各自在專業領域上精進修行的與談人,包括藝術工作者暨插畫家尤俠、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暨專欄作家汪詠黛、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暨監獄佈教師楊麗華,藉由學佛因緣與生活經驗,分享遇到境界時如何轉念,進而將「逆緣」化為「增上因緣」的妙方。 妙蘊法師以短片「賣傘人因晴天擔心生意不好、雨天擔心無法晒香」的故事說明,遇到境界時,要先接受、再學習轉念,若能將「不如意」的事化為「動力」,變成自己進步的跳板,在好壞之間照見本心、用智慧來抉擇,方能轉「逆」為「勝」。 將佛法的體認運用於生活的尤俠,除了以求學時所遇到的考驗為例,分享因轉念而找到最愛的工作─畫漫畫的過程之外,也談到由於父親車禍、示現無常的省思,啟發他透過佛法、智慧與工具,運用現代科技動畫,融合影像、音樂與佛號,打造「數位聖像」佛國淨土,引導父母及臨終者學習如何與佛接心、憶念極樂的生命經驗。 「學佛遇到逆境,不一定是壞事。」一家三代都是佛光人的楊麗華,感謝父親給予接觸佛光山的學佛因緣時表示,父親所教導「一輩子要做好對自己負責的事」,這句話影響她很深,也是自己為人處世奉行的準則。擔任監獄佈教師的楊麗華,也以二○一六年四十所矯正機關,有七千五百位收容人報名參加「佛學會考」、一千二百位得到滿分的成效來印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教導大家要能瞭解因果,用佛法給人力量,不但為社會注入許多正向能量,也為大家帶來信心與希望。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知名作家汪詠黛在分享工作經驗時,引用〈星雲說偈〉智慧法語說明,遇到境界要先穩定情緒,透過懺悔、反省與轉念來鼓勵自己,不讓怨懟、負面的情緒留在心中,並以成就他人、磨練耐性、廣結善緣與開啟人生第二職涯等經驗為例,印證好、壞在於轉念間,只要心念一轉,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汪詠黛在分享親子關係時提到,每個孩子都是菩薩之子,擁有向善與向上的心,要孩子為自己負責任,就要適時放手與放心、但絕不放棄,並以自己修身養性的修持法門勉眾,在生活中不論遇到任何境界,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法寶,方能超越好與壞,將「逆境」轉為「逆增上緣」。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真理 下一篇文章 大與小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人間行者心】出家生命的意義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 作者其他文章羅李阿昭:子孫參與展現信仰傳承台北市.中山區 藝術城市人文風 酷街區新舊共融 普門寺慶佛誕 發願力行三好 【三好校園】臺北市敦化國小 用報紙教學 閱讀世界佛光人挽袖捐血 報佛恩普門寺同霑法益 學習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