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木(圖)經營了一甲子的柑仔店,經社區民眾集思廣益,找人彩繪店面後,老店成社區亮點;公共電話亭、早期菸酒公賣局核發的標誌,也成了懷舊的珍品。圖/林敬家
【本報彰化訊】彰化芬園鄉嘉東社區一家柑仔店走過一甲子,隨著超商林立,柑仔店生存不易,但老闆堅持不收掉已成社區另類「交流中心」的老店,苦撐經營。社區民眾集思廣益,找人彩繪店面,老店成社區亮點。
嘉東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生,老年人口多,最近的超商約在一公里外,七十一歲陳樹木與妻子經營的柑仔店,是在地第一家雜貨店,上午六點半開店,晚上八點關門。除賣餅乾糖果等零食,還兼賣醬油、雞蛋和蔬菜等,方便主婦臨時的需要。
走進老店,多種玩具吊掛在牆上,外包裝多已染上厚厚一層灰,「除了過年、寒暑假學生回鄉,平日實在沒人買」。陳樹木表示,早期小店也是托嬰中心,居民若短暫出門,會將孩子托給他們,「現在車子多,不敢再顧了」。
老店托嬰功能不再,但迄今仍幫外出工作的居民代收信件;嘉東社區理事長劉姿均說,這裡是在地消息集散地,晚餐前,居民在店門前乘涼閒聊,直到現在每年水稻冬收後,水圳管制施工維修日期,仍會貼在店家公告,農民都知道。
陳樹木表示,十多歲時就與哥哥一起經營柑仔店,後來由他與妻子一起顧店,賣的東西不比外面便宜,「生意雖不穩定,但每天都有人上門」,開店沒什麼利潤,只想靠自己力量賺點零用錢,「不開店也閒著沒事」。
社區居民支持店家,也希望打造在地特色,找來彩繪畫師為店家設計出在地風情的圖樣,三層樓牆面畫上桐花、菸草以及老樹,地面則有雞、米簍等農家風情,原本老舊黯淡的老店,成了社區亮點。
除此之外,不論是店門口的公共電話亭,或是店裡早期菸酒公賣局核發的標誌,和現代的塑膠玩具相輝映,穿梭在古今之間,彷彿還能走進往日歲月,也成了懷舊者的另一個朝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