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內需市場雄厚,消費力居東協之冠,勞動人口平均年齡僅二十三歲;圖為首都馬尼拉的一家米店內,一名工作人員扛了一袋米。
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去幾十年,在專業上有企圖心的菲律賓人,唯一實現自我的方式就是離開菲律賓,自一九七○年以來,上百萬菲律賓人離鄉背井,多數從事的工作不是家庭幫傭、司機就是建築工人,也不乏做醫生、學術研究與科學教授,這些人因為無法在家鄉拿到好薪水或實現職業目標,只好出走,但這個趨勢正在轉變,這些因為國家停滯而出走的人才,返家的愈來愈多,原因就是看到菲律賓政治穩定與經濟成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二○一○年到二○一五年菲律賓平均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六點二,在東亞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大陸,是菲律賓僑民看法轉變的主要原因。二○一一年移居海外的菲律賓人有一千零四十萬人,較二○○五年大增將近百分之五十,但是海外工作的人數已經開始下降,報導指出,原因除了國內情況改善,其他國家對進口勞工的需求減弱也有關。
讓菲律賓海外打工族回流,是總統艾奎諾三世的執政目標。報導引述菲籍美國人雜誌《Balikbayan》編輯的話,指出艾奎諾三世於二○一○年就任之前,菲律賓政府的腐敗讓這個國家蒙上形象危機,但現在很多人已經認真考慮回到菲律賓創業或在既有公司做高階經理人,給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經濟學家認為,艾奎諾三世就任六年來,對政治穩定度與打擊貪汙有所貢獻,新增四百萬個工作機會,未來菲律賓是否能讓更多有經驗的專家回流,仰賴這些收穫能否持續。報導認為,這些人才不是企業家就是準備在菲律賓創業,可以創造工作機會刺激經濟成長,同時也因為馬尼拉中產階級逐漸興起,他們看到在菲律賓經商的希望。
下周大選 新領導被寄厚望
菲律賓九日將舉行大選,逾五千四百萬選民將分往九萬兩千五百零九個投票站,選出包括總統在內的一萬八千位中央級與地方級公僕。這次選舉將產生總統、副總統、二十四席參議員中的十二席、近三百名眾議員等。
若下一個政府可以為經商打開大門,削減繁文縟節,鼓勵國內投資,將可說服更多企業家回流,讓更多勞工願意待下來。但艾奎諾指定的接班人羅哈斯,目前民調落後有「菲律賓川普」之稱的杜特蒂和女參議員波伊。
報導指出,雖然現在菲律賓每天仍流失上千名勞工,但已經有很多菲律賓人說,海外賺的薪水已經不值得讓他們遠離家鄉,這是一個好的兆頭,反觀台灣愈來愈多人出走海外,理由都是在台灣無法發揮長才,或是領的薪水無法讓家人過好日子;若執政者無法重拾企業與人民信心,人才出走逼得勞工當台勞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
菲律賓人口超過一億,勞動人口平均年齡僅二十三歲,台灣則高達四十歲,菲律賓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內需市場,消費力居東協之冠。儘管二○一四年底國民人均所得只有三千美元但消費力驚人,平日購物中心人潮擠爆,菲律賓人口爆發成長,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三點五歲,人口紅利、中產階級崛起,人多、敢花錢內需商機,撐起龐大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