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財富--尊重死與生

逸文 |2016.03.09
1180觀看次
字級

伊索寓言《老人與死神》中,敘述挑柴回家的年邁老者,因氣力殆盡,便放下擔子,呼喚死神到來。死神應命現身,問所求何事?老人答:「儘管我精疲力盡,還是請您將擔子放回我肩上吧!」教導人們:即使生活艱苦,仍愛惜生命。

很多人說生死皆平等,但我不這麼認為。正因世間生死不平等,人類才有意無意、自願或被迫地發現,生命孰重孰輕。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主角渡邊徹歷經摯友身故悟出的道理:「死並不是終結生的決定性要素,而是構成生命的要素之一。」

乍看之下,村上刻意淡化死亡,與老人執著求生大相逕庭。但是仔細咀嚼文意,會發現兩者相似之處令人莞爾。

老人看似執著求生,卻呼喚死神、誠懇地求助,好像在說:「你總會等到我的,但不是現在!」不難看出老人對生死的豁達;村上雖淡化死亡,卻必須先理解死亡之慟,才能為生命找到出口。

故儘管老人與村上看待生死的輕重不同,卻對生死展現同等尊重。拚命活下去、豁達看待死亡,實則殊途同歸。我們能做到的,唯有尊重他人之生、之死;尊重自己之生、正視生命歸途,學習寓言老人……堅持活在當下,卻坦然面對死亡。(逸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