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子從行堂中學習到布施心與供養心。
圖/人間社記者徐芷齊
【人間社記者彭高鳳大樹報導】是什麼動力,激發內心的熱情,讓在家備受寵愛青年學子,通過層層面試的關卡,從新加坡遠道來台,投入義工行列?四十位青春洋溢的新加坡中學生,趁著學校年末假期,在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七日於佛光山體驗義工菩薩的甘苦。
領團的有燈法師表示,新加坡佛光山每年都會籌組「新加坡佛光山水陸少年義工團」,回山為大眾服務,培植福德因緣。少年們在法師的帶領下,挽起衣袖、穿上圍裙,於雲居樓齋堂洗碗、行堂、搬桌椅,對平日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他們,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
就讀中學一年級的蔣家杰是此行年紀最小的成員,他說,這是第一次獨自離家出遠門,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在大哥哥、姐姐的照顧下,旋即適應,並跟上腳步。
同樣是中學一年級的李汶穎,想藉由為人服務來磨練自己,她笑著說,出門前媽媽還再三叮嚀她要好好照顧自己。但歷經幾天的義工行,她真想讓媽媽見識到「女兒已經長大了!」
中學四年級的翁梓芳表示,雖想念家人,但與情同手足的團員彼此鼓勵、打氣,內心安定不少;從承擔的工作中,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可貴,更覺得與人相處,互相體諒是最崇高的情操。
「就是喜歡佛光山,也只有藉由擔任義工的因緣,才能來到佛光山!」林裔宬是第四度參與水陸少年義工團,他分享,此行比較有趣的是,與多種不同語言的義工交流,也在相處的過程中,體認到唯有相互溝通,才能搭起理解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