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二十二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決選,最終由保守派反對黨候選人馬克里獲勝。圖為勝選後,馬克里與他的妻女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接受支持者歡呼。圖/路透
阿根廷二十二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決選,最終由保守派反對黨候選人馬克里獲勝。圖為執政聯盟希歐里,發表敗選談話。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阿根廷變天!反對派候選人、中間偏右「變革」聯盟領導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唱響改變旗號,成功奪得總統寶座,阿根廷長達十二年的「基西納時代」宣告終結。
阿根廷總統大選二十二日舉行第二輪投票。根據已計算的百分之九十五選票,馬克里囊括百分之五十一點八選票,執政聯盟「勝利陣線」候選人希歐里則獲得百分之四十八點二選票;希歐里是現任總統克莉絲汀娜欽點的候選人。克莉絲汀娜已做兩任,依法不能再選。
五十六歲的馬克里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也曾領導阿根廷最受歡迎的足球球會: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預料他將成為阿根廷自一九九○年代以來,經濟理念最自由開放的總統。馬克里在競選綱領中明確提出,將放寬外資經商條件並取消兌換美元的限制,以杜絕匯市黑市;減少政府補貼和改革社會福利政策,同時加強對民眾人權和民主權利的保護,贏得中上層選民支持。
馬克里出身富有,父親是義大利裔商人,母親有西班牙血統。他在阿根廷出生,大學主修土木工程,畢業後曾到父親的公司工作。一九九一年他被綁架十二天,家人付巨額贖金後獲釋,據稱此事成為他從政契機。
馬克里勝選後向支持者發表講話,稱「非凡的新時代正在前方等著」,「這是歷史性的一天,這個改變的時代將會是非凡的。」而希歐里已承認敗選,他說:「在大部分人的意願下,新總統誕生了,那就是馬克里。」
阿根廷在克莉絲汀娜與已故夫婿、前任總統基西納十二年執政下,嚴格的管制措施讓經濟疲弱不振,招致企業嚴厲抨擊,然而她慷慨的福利措施,卻贏得窮人階級的崇拜。
「基西納時代」的特點是實施慷慨的社會福利政策,收攬窮人和勞工階級,巨額補貼能源,以及提高關稅來保護國內經濟。但代價是這個拉丁美洲笫三大經濟體通膨飆上百分之三十,經濟成長率只有零出頭,外匯存底跌到九年低谷;而且因為主權債務違約,被全球債券市場列為拒絕往來戶。
掙脫主導70年裴隆主義
馬克里的勝出,也將使阿根廷掙脫過去七十年來主導政界的民粹運動「裴隆主義」(裴隆是二十世紀南美洲的一代強人,曾任阿根廷總統。他主張中央集權,排斥外國勢力、走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路」,後來被人稱為「裴隆主義」)。八十一歲的退休工程師尼佐投票給馬克里後說:「我們在裴隆主義下生活太久了。這是阿根廷史上最貪腐的政府。」
不過,分析稱,面對由執政黨控制的國會,馬克里在推動改革時將會舉步維艱。儘管他的政綱普遍受到企業家歡迎,但可能引起本地商家和貧窮人士的反彈,他們都是現有社會和貿易政策的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