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美術館昨天起舉行「義大利設計展—米蘭三年中心經典藏品」,一百件作品展現義大利設計品味和品質。
米蘭三年中心館長康契拉托說,所有作品是米蘭中心常設展內容,自一九九九年巡迴歐亞展出,這也是即將成立的米蘭設計博物館常設展。此次展出作品的年代由一九四五到二○○○年,希望讓大家看到義大利近代設計師和設計的發展過程,「同時也可讓觀眾進一步了解義大利的生活。」
米蘭三年中心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典藏品至今已超過一千件,包括家具、燈具、電子產品、廚房用具、運輸工具和兒童遊戲,一九三三年開始舉辦米蘭三年展,是義大利和國際設計界最重要展演展所,為這個中心奠定深厚基礎。
為讓展覽在世界各地呈現時維持一貫水準,米蘭三年中心將展示用木質展示板、說明板等設施,全部訂做、空運至各國美術館。康契拉托表示,展覽依年代分五區,由二次大戰後「戰後重建時期」直至二十世紀最後十年「追憶與未來再認識」,卡斯提庸尼、尼佐利、龐迪等設計家各時期代表作品都在其中。
展覽內容不僅賞心悅目,同時具實用用途,富含豐富藝術性,正是康契拉托所謂品味和品質根源。例如康契拉托介紹門蒂尼設計扶手椅「普魯斯特」,造形取自義大利十八世紀扶手椅,但門蒂尼同時選擇法國點描派畫家席涅克畫作局部,當成整張椅子圖案,使扶手椅充滿雲霧效果。
一九七一年的雙人沙發「JOE」,看起來像巨大棒球手套,設計師德巴等三人不但受美國普普藝術家奧登柏格的影響,更以此展現對美國大眾文化、棒球冠軍狄馬喬等,反映集體想像迷思的贊歎。
紅色的座椅「塔特林」是卡南基和桑普里尼設計,發想來源則是蘇聯構成主義藝術家塔特林為第三國際所設計的塔;這張紅色座椅中央採取當年塔的螺旋結構,不只是一件家具,更是一個符號和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