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生館的人工養殖珊瑚,從「媽祖生」開始大量產卵 ,研究團隊不用下海,就能近距離觀賞。圖/海生館提供
【本報屏東訊】墾丁珊瑚產卵的海底自然奇觀,果然在「媽祖生」當天(國曆五月十一日)大放異彩,雖然當天遇紅霞颱風過境,無法觀察野外珊瑚產卵,但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團隊卻從養殖的珊瑚直接觀察,而前晚下海觀察的潛水客也說,至今野外珊瑚仍持續不停,每晚約有十多種珊瑚不約而同釋精、排卵,打開燈光,海中漂浮的精、卵猶如滿天星斗,美得讓人快要窒息。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也是墾丁珊瑚產卵大爆發的年度自然奇觀,有潛水客專程挑這一天到墾丁觀賞。台灣珊瑚礁學會理蔡永春提前幾天下海觀察,發現有部分珊瑚開始排卵,研判「媽祖生」當天會大爆發,但遇到紅霞颱風來攪局,無法下海觀察,不過,前晚潛水客下海發現已經開始大爆發,應會再持續一段時間。
海生館表示,菊珊瑚、片棘孔珊瑚、棘葉珊瑚等,原本均勻分布在體腔生殖線內的橘紅色珊瑚卵,隨著接近排放時刻,開始緩緩的集中到口器中央,然後緊接著在十幾秒內一次全部噴發,水體含卵量在單位密度上絕對不輸野外環境,令所有研究人員都相當驚喜。
國立海生館助理研究員郭富雯前晚到台電核三廠出水口水域,觀察到菊珊瑚、斜花珊瑚等多種珊瑚,不約而同排精、釋卵,他說,墾丁海域有二百多種珊瑚,繁殖時間不盡相同,但在「媽祖生」前後日,可以觀察到近珊瑚產卵現象,在多樣性和數量上達到最高。
墾管處五年前起,每逢農曆二月至四月間,選在核三廠出水口和眺石二處海域,針對珊瑚產卵現象長期監測記錄。墾管處今年在出水口海域記錄逾三十種,在眺石海域記錄到二十多種,和往年相當,監測將持續進行至農曆四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