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高雄長庚醫院以及中華搜救總隊共同發起的「四合一救援總隊」,今返抵國門。圖╱國際佛光會提供
蘇卡法師(左一)為救援隊披上哈達、獻上祝福。圖╱人間社記者鄧淑明
【記者陳忠賢尼泊爾報導】離別依依,期待他日再相逢。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號召,與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高雄長庚醫院以及中華搜救總隊組成的「尼泊爾四合一救援總隊」一行三十七人,昨天結束這趟救援行動,陸續返國。來自各地的團員五天中齊心投入賑濟民生物資、義診醫療任務,極力發揮「及時雨」功效,讓災區民眾感動又感激,也成功扮演民間外交的角色。
為避免災區資源分配不均,四合一救援總隊每天的行程安排、發放及醫療地點都經過事前的搜集情資再作評估,包括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當地南傳佛教蘇卡法師以及救援隊總召郭銘群在內的決策小組,都會特別挑選「非明星」災區救援,也就是政府及國際物資還未進入的區域。
如「杜窟禪那達(音譯)」區有五百戶災民,缺水、缺電,民眾僅能依靠小量地下水煮飯及沖洗等,不少人已經有一餐、沒一餐的餓了一段時間。救援隊送來了米、糖、鹽、豆子、肥皂、洗衣粉、水桶、水瓢等民生物資,讓他們頻頻感謝,也對台灣來的救援隊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死傷慘重的「曼卡區」,房屋毀損率驚人,倖存災民心中的地震陰影揮之不去,接連餘震更讓他們心驚膽跳。佛光山雲水醫療團來到後,立刻吸引大批生病及受傷的人們前來看診,是療身也是療心。
儘管當地餘震不斷,有時還會出現高山強風,使得民眾仍處在恐懼中,在空地搭的帳篷數雖有下降,但還是很多人不敢回家住。為了驅逐恐懼感,帳篷區的災民會圍在一起點燈、唱歌打氣,場面相當溫馨。
把握最後一天
救援團隊最後一天兵分兩路前往二地發放物資,一處遠在離道場九十公里的偏遠山區,該區尚未有國際團隊進入,物資極為缺乏,原本救援隊員要隨行,但怕發生意外及影響回程,因此僅雇車將民生物資送達。
另一個地區是離道場僅三公里處的「莫西尼(音譯)」區,救援隊準備了米、食用油等民生物資發送災民,已經接獲通知的災民等在發放處,見到救援隊來到,每個人臉上都顯露出感激之情,慧顯法師與蘇卡法師在現場進行溝通協調。
結束了五天的救援工作,四合一救援總隊留下了代表台灣、代表佛光山及各界的愛,雖然是面對苦難的災民及災區,但每個團員都甘之如飴,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幾天相處聯結了讓團員們的愛心,在分手之際,每個人都惺惺相惜,期待再次會面。
由於機位因緣不同,中華搜救總隊首先踏上歸途。臨行前,慧顯法師、蘇卡法師和當地民眾,在道場集合歡送;東道主蘇卡法師並為每位團員獻上哈達,並以尼泊爾語為團員祈福。慧顯法師則帶領大家作早課及回向儀式,同時祝福每一位團員,四合一團員在濃濃的離情中搭車前往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