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務院昨發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畫」(水十條),將大力治理環境水汙染,預計到二○二○年要投入資金約人民幣四至五兆,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一點五兆元。大陸當局投巨資治理水汙染,將為環保產業帶來巨大商機,成為大陸新經濟增長點。
大陸國務院昨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畫」(水十條),作為今後全大陸治理水汙的行動指南。計畫提出要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同時將重點整治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製造、製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
二○一七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汙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並依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行動計畫提出的水汙染治理目標是,到二○二○年,汙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遏制地下水汙染加劇趨勢,近岸海域環境品質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二○三○年,力爭全大陸水環境品質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品質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據央視報導,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要投入資金約人民幣四至五兆,需要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一點五兆元。這些資金將用於提升汙染治理科技等措施,將會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人民幣一點九兆,使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些巨額資金將從那裡來?澎湃新聞引述環保部消息稱,「水十條」資金來源,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在積極發揮政府規範和引領作用的同時,必須用好稅收、價格、補償、獎勵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