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福利部去年10月公布施行「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將配偶、三等親等列入優先排序,死後器捐捐贈者的等待移植親屬,有提早獲得分配器官的機會,雖然從去年10月至今,簽署器捐人數從26萬6000多人,提升至28萬1000多人,而每個月遺體器捐人數也從平均16人提升到20人,成長率達20%,但目前器捐人數仍無法滿足現況,腎臟仍是等候數最高的器官,盼能再提升器捐數。
根據醫事司統計,全台器官等候者為8600人,其中以腎臟的等候者最多,為6523人,其次為肝臟1175人,位居第三的則是眼角膜有661人,若與去年的數據相比,僅有肝臟的等候人數下降,其餘腎臟與眼角膜的等候者都攀升。
為了解決台灣器捐等候者的問題,醫事司去年10月提出利多政策,公布「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凡是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的三等親或配偶,都能有優先等候器捐的資格。
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政策施行後,立即有數名病患受惠,同意器捐的民眾也26萬6000多人提升至28萬1000多人,但還是沒有辦法突破困境,盼民眾能將遺愛造福更多人,加入器捐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