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大量聘雇時薪制勞工,被認為是台灣薪資凍漲的幫凶,圖為賣場收銀員,很多都是部分工時者。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薪資為什麼凍漲?服務業大量聘雇時薪制勞工,被認為是幫凶,台經院副研究員趙文衡更直言,零售餐飲業近年大幅擴張,間接導致台灣低薪化。不過,業者紛紛喊冤,表示少子化導致正職員工難覓。
主計總處調查結果,每周工時三十五小時的部分時間工作者從二○○六年的十四萬三千人,去年大幅攀升至三十九萬七千人,占受雇者比例也從百分之一點九攀升到百分之三點六;去年全日時間受雇者經常性收入為三萬六千八百八十五元,但部分時間工作者主要工作平均經常性收入僅一萬四千六百九十一元。
趙文衡直接點名零售餐飲業近年大幅擴張,大量聘雇時薪制員工,是造成台灣薪資成長停滯主因。他指出,服務業實質薪資過去十四年下滑百分之五點九,其中批發零售業下滑百分之三點五。
趙文衡指出,批發零售業就業人口占比為百分之十六點五,雇用大量臨時工可提供學生、家庭主婦就業機會,非全然負面,它但也壓縮正職工作的職缺與薪資。
統一超與全家時薪制員工人數,二○○三年時分別有二千一百與一千三百人,統一超因直營店大幅增加,去年暴增至一萬五千人,比正職門市人員多出五千多人,全家時薪制員工也近二千七百人,只比正職門市人員少七百多人。
類似狀況也發生在連鎖餐飲業,第二大速食連鎖安心食品(摩斯漢堡)四千五百多名員工中,臨時性人員就占了三千七百多人,平均每家分店扣除店長與副店長,剩下員工幾乎多為臨時性人員。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花櫻芬認為,薪資水準是市場運作的結果,每個行業的水平不同,如大幅調高時薪人員待遇,平民餐飲是否還會繼續存在不無疑問,「大量時薪制員工,和該產業薪資水準偏低,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其實很難評斷」。
業者喊冤:正職難覓
統一超公共事務室經理林立莉則說,時薪制員工待遇都符合勞基法規範,每家分店因應三班制約聘雇八到九名員工,由於少子化現象,零售服務業聘雇正職員工都有困難。
統一超強調,零售業並非全然低薪,統一超的儲備幹部,大學畢業起薪有三萬五千到三萬六千元,但不見得找得到人。
據了解,某家知名餐飲連鎖,對外喊出員工股票分紅等優惠,實際上卻大量聘雇時薪制人員,有些實習生一年多還沒轉正職,被業界戲稱為「餐飲業的血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