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發表報告說,雖然巴西、印尼等部分國家的森林遭到破壞,由於中國大陸推動植樹、前蘇聯國家進行森林復育、草原因降雨量增加而更加茂密,全球草木數量增加,二○○三年起十年間吸收的碳增加將近四十億公噸。
不過,報告主撰人、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家劉義表示,植物上述期間吸收的碳和燃燒化石燃料、開採水泥而釋放的六百億公噸碳比起來,只是杯水車薪。
劉義表示,如果要讓現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準穩定下來、避免暖化情況惡化,仍然必須設法減少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中國最近二十多年來進行植樹計畫,加上前蘇聯國家有些農地荒廢,劉義預料相關地區的森林會增加,但他意外發現,澳洲、非洲、南美洲草原和灌木叢帶面積因雨量增加而擴大。
劉義指出,草原和灌木叢帶面積成長的現象可能無法長期維持;他表示,草原和灌木叢帶受雨量影響很大,穩定性不足。
總部位於印尼的國際森林研究中心研究主管維查特表示,人類繼續燃燒化石燃料釋出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希望劉義的研究能促使大家阻止熱帶森林流失、以永續方式利用生態,維持足夠的碳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