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低樓層 空汙多吸20%

 |2015.03.14
333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大最近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將導致頸動脈內皮層增厚」,意味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住在愈低樓層的住戶衝擊愈大,這也讓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呼籲衛生福利部「應該出面管一管」。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蘇大成觀察住在台北的六百八十九名民眾,發現長期暴露在粗懸浮微粒(PM10)與細懸浮微粒(PM2.5)的環境下,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平均會增厚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代表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造成動脈硬化。

蘇大成表示,懸浮微粒被證實與肺腺癌、心血管疾病及自主神經有關,全球每年有二百一十萬人提早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可見減少空氣汙染已經刻不容緩。

無獨有偶,該所另一名教授吳章甫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國內細懸浮微粒的標準是每立方公尺十五微克,但大台北地區的平均濃度卻超過二十微克,高雄更達到三十微克,尤其是居住在三樓以下的住戶暴露量最大。

同時研究也發現,居住在一樓到三樓的住戶,平均比四樓以上住戶暴露量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就連矽、鐵等懸浮粒子也明顯增加,主要是受到交通汙染與揚塵所影響。

吳章甫表示,約有百分之三十的細懸浮微粒來自交通工具,其次才是境外傳入與工業汙染,住家離道路與工地愈近,尤其是大馬路的懸浮微粒愈多。

依據台大的研究,整個大台北地區幾乎暴露在危險濃度之下,詢問吳章甫台北哪裡適合居住,他竟也一時語塞答不出來,只說從目前資料來看,居住在公園綠地附近是比較好的選擇。

由於細懸浮微粒的粒徑只有二點五微米,比白血球細胞十微米,頭髮八十微米還小,除非戴N95口罩,否則無法防止直接吸入。全世界對於細懸浮微粒沒有訂定一致標準,國內標準是每立方公尺十五微克,高於美國的十二微克,掌管國人健康的衛生福利部也從來不是主管機關。

詹長權呼籲國內空氣品質標準應該從嚴,下修與美國一致,同時修改空汙法,納入衛生福利部主管,而不是現行由環保署與經濟部訂定總量管制標準,缺乏對國人健康的思惟。

環保署:先管制汙染源

PM2.5易造成心肌發炎、腎臟疾病等健康危機,學者建議下修國家PM2.5的標準,並且由環保署與衛福部共同制定空汙總量標準。環保署表示,檢討汙染源的管制標準才是當務之急;只要管制標準加嚴,空氣自然就會更好,今年將陸續檢討水泥業、陶瓷燒窯業的汙染源管制標準。

環保署也說,今年將召開空氣汙染研習會,不只邀請經濟部,還會邀請衛福部、交通部等進行跨部門的研商。

PM2.5與居住環境關係

環境 PM2.5濃度

住家離道路愈近 ▲增加

住家半徑50公尺內、道路面積大 ▲增加

住家半徑100公尺內、工地建築面積大 ▲增加

住家半徑500公尺內、工業用地面積大 ▲增加

住家半徑1000公尺內、住宅面積大(人口密集) ▲增加

住家半徑5000公尺內、有河流 ▲降低

低樓層(1-3)樓相較中高樓層 ▲高10%-20%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