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在南台別院主講「夢紅樓微塵眾」。圖/人間社記者薛惠方
【人間社記者薄培琦台南報導】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與富有」講座,日前邀請身兼詩人、畫家、美術系教授、藝評家等多元角色的蔣勳,以因果觀剖析《紅樓夢》,書裡有時間、空間、人與生命的因果,從中看到《紅樓夢》裡的芸芸眾生,講座吸引一千四百位民眾,聆聽蔣勳細說《紅樓夢》與佛經的思想連結。
蔣勳提到書裡出現最多的字,就是「痴」,漢字有「疒」字邊的,代表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人生亦因此意味豐富。他說十三歲起接觸《紅樓夢》,正好和書中的賈寶玉同年紀,青春期身心的變化,讓他對《紅樓夢》有憧憬也有迷惑,一頭栽進書中世界。
蔣勳表示,《紅樓夢》裡最精彩的是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石頭,丟在大荒山裡,日日夜夜那塊石頭開始有了念想。蔣勳認為,《金剛經》講的一切眾生,包括草木樹石,讓人們看到生命的本質,因此修行是漫長的,經過好幾世形成我們,而這狀態也不是結果,還在變化…。
蔣勳以《石頭記》裡通靈寶玉和絳朱草的故事,娓娓道來寶玉和黛玉的甚深因緣。他邀請與會聽眾思考,活到現在,有誰是自己心甘情願要還的人?這當中就是很深的因果。人世間若真有緣,還得心甘情願。
石頭與草微不足道,《紅樓夢》裡的小人物如微塵般,蔣勳看到其中處處因果,每個小人物都有存在的意義,只是因緣未到,始終無法發現他的價值。例如劉姥姥不向命運低頭,鼓勵女婿振興家門,而有到賈府尋親求助的一段。
少年蔣勳對《紅樓夢》的痴,造就今日蔣勳以讀佛經的體悟來看《紅樓夢》,芸芸眾生的生滅聚散就是還一段緣。